关于我市电子商务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 2025 年工作安排,4 月中下旬,常委会
成立调研组就我市电子商务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实
地走访了 X、X、X、职工职业培训学校等单位,并召开座谈会,
听取了市商务局工作汇报以及邮政分拨中心、电商协会的意见建
议。5 月初,调研组赴 X 区、X 区学习考察电商产业发展及生态
建设经验。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发展态势
近年来,我市电子商务呈现蓬勃发展势头。关键指标位居前
列,2024 年,全市网络销售额达 13.49 亿元,同比增长 18.75%;
农产品网络销售额 2.07 亿元,同比增长 45.77%。网络销售额增
速连续三年位居 X 市前列。市场主体持续壮大,全市网络交易
单位超 7000 家,其中注册电商企业突破 2000 家,直接或间接带
动就业 1.8 万余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已建成 1 个县级电商公
共服务中心、1 个省级示范园区、10 个乡镇公共服务中心及 186
个村级服务网点,成功构建覆盖县、乡、村三级的电商服务体系,
建成“X”。跨境电商成效突出,2024 年 X 跨境电商产业园出口
额达 4.02 亿元、同比增长 36.27%,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首创首
成,连续两年获省级评估“优秀等次”。
二、主要工作举措与成效
(一)强化政策引导,激发市场活力。
一是构建政策体系。市政府高度重视电商发展工作,出台
《推进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设立专项资金,重点支
持电商主体培育、农产品上行、服务优化、场景搭建、人才培育、
品牌塑造。二是争取示范引领与资金。培育省级电商示范企业 1
家、年网销超千万元企业 10 家、年网销超百万品牌 21 个、“安
徽好网货”产品 17 个,累计惠及企业 100 余家,带动近千户农
民增收。近三年争取国家、省、市电商政策资金超 400 万元,支
持农村电商示范县、跨境电商产业园等项目建设。
(二)夯实基础服务,优化发展环境。
一是提升服务效能。依托电商公共服务中心、中国刷业电商
产业园等载体,强化企业孵化、品牌策划、代运营、法律咨询等
专业化服务。三年来服务企业 700 余家,孵化网销品牌 40 余个、
企业 200 余家。二是完善冷链物流。结合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支
持企业建设冻库 5 个,有效缓解优质农产品保鲜运输难题,畅通
农产品上行通道,助力企业降本增效。三是促进行业协作。指导
电商协会成功换届,发展会员 72 名。协会积极发挥桥梁作用,
组织“电商沙龙”、“资源对接会”等活动 20 余场,推动企业抱
团发展和技术共享。
(三)聚焦农产品上行,助力乡村振兴。
一是创新融合模式。探索“电商+品牌”、“电商+市场”、
“电商+文旅”等业态,聚力打造以“天柱山”为核心的天柱山
茶业、瓜蒌籽、酒类等特色电商品牌。二是升级物流体系。建成
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依托邮政建成日处理 10 万件县级物
流配送中心,实现村级快递 100%覆盖,山区物流时效缩至 48
小时内,物流成本同比下降 12%。三是发展直播电商。引导 50
余家传统农业企业入驻抖音、拼多多等平台,组织线上线下促销
活动 100 余场次。创新举办“大美天柱寻味 X”首届电商助农销
播会,邀请网红主播与驻村书记联动,线上成交额超 230 万元,
探索“溯源直播”、“仓播”等新场景。
(四)坚持人才驱动,增强发展后劲。
一是深化技能培训。立足本地实际优化培训方案,举办“电
商创业特训营”、“乡村振兴主播班”等培训 40 余期,培训 2000
余人次,输送人才 800 余人,孵化“乡土塔畈”等 IP。二是强
化人才招引。落实“内搭平台、外联老乡”战略,运用大数据精
准招商。吸引 X、X 等电商人才回乡创业,促成 X、X、X 等优
秀电商企业落户。
(五)开拓国际市场,拓展发展空间。
一是建强平台与服务链。建成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集成报
关、国际物流等服务,吸引 19 家企业入驻二期园区。创新政企
共建模式,推动企业在 X、X 等地建公共海外仓,辐射市场物流
时效提升 50%,年均降企业成本超百万元。全国首创乡镇级公
用保税仓,“保税+直购”模式缩短通关 12 小时,缓缴税款超
1200 万元。二是突出品牌与认证。搭建“联合刷网”垂直门户
(含智能翻译、3D 展示),吸引 35 家供货商,跨境交易额 300
万美元。实施“安徽出口品牌”培育,组织 10 余家企业获 CE、
FDA 等国际认证,带动跨境电商业务年均增 30%。三是深化人
才培育合作。构建政校企协同机制,与 X 师大共建实训基地,
创新“理论+实战”培训。三年举办专题培训 42 期,培育人才
1200 名,孵化运营团队 7 个,企业跨境电商平台开通率从 2%升
至 27%,海外社媒运营覆盖超 30%。
(六)优化营商环境,护航企业发展。
常态化开展企业走访(100 余家 600 余次),提供信息、政
策、法律一站式服务。定期组织座谈会、研讨会促进交流合作。
组织企业参加国际展会、对接会开拓市场。举办银企对接会、主
播对接会等活动 30 余场,解决招工难、融资难、场地租赁、渠
道拓展等难题 50 余个,组织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