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组发言: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
为指引,推动县域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
同志们: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城市发展指明方
向,意义重大。作为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结合职责推
动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下面,我谈几点学习体会。
一、深悟会议精神,把握城市发展新方向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立足新发展阶段,对城市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会议提出的总
体要求、重要原则和重点任务,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一脉
相承,为我们在新时代做好城市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必须深刻领会会议精神
实质,准确把握城市发展新方向,以实际行动推动城市建设再上新台阶。
(一)坚持人民城市理念,提升城市宜居品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是人
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城市建设的根本目的。在城
市建设中,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聚焦群众急难
愁盼问题,不断提升城市宜居品质。一是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按照人口、产业、城
镇、交通一体规划原则,结合**发展定位和资源禀赋,科学划定生产、生活、生态
空间,构建疏密有致、功能协调的城市空间格局。合理布局教育、医疗、文化等公
共服务设施,提高公共服务均衡化水平,让群众生活更加便捷。二是加强城市基础
设施建设。加大对城市道路、供水供电、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补齐基
础设施短板。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加快老旧小区、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改善群众
居住条件。加强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缓解停车难问题,提升城市运行效率。三是提
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强城市生态保护和
修复。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和土壤污染防治,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
(二)推动城市内涵式发展,增强城市发展动能。会议指出,城市发展正从大
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我们要顺应这一发展趋势,推
动城市内涵式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良性互动。一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
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培育壮大高新技术
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吸引更多高端创新人才和创新资源集
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二是推进
产业融合发展。立足**产业基础,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农业为基
础,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业附加值。以工业为支
撑,加强产业园区建设,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以服务业为重
点,加快发展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电子商务等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
级。三是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创新城市管理理念和方式。
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提升城市管理智能化水平。加强城市综合执
法,提高城市管理效能。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营造整洁、有序、安全的城
市环境。
(三)强化城市安全保障,打造韧性城市。安全是城市发展的底线。我们要牢
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强化城市安全保障,打造韧性城市,有效应对各类风险挑
战。一是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安全管理。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对
城市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排查和监测,及时消除安全隐
患。加快老旧管线改造升级,提高基础设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二是提升城市防灾
减灾能力。加强城市自然灾害防治,完善城市防洪、排涝、抗震等防灾减灾体系。
强化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城市消防安全管
理,完善消防设施,提高火灾防控水平。三是维护城市公共安全。加强社会治安综
合治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食品药品安全
监管,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加强城市交通安全管理,整治交通秩序,预防和减
少交通事故发生。
二、聚焦重点任务,开启城市建设新征程
在深入学习领会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的基础上,我们要紧密结合**实际,聚
焦重点任务,扎实推进城市建设各项工作,努力打造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
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
(一)优化城市体系,促进协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眼于提高城市
对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承载能力,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我们
要立足**区位优势和发展基础,优化城市体系,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一是加强县城
建设。县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我们要以县城为重要载体,推进城镇化建设。
加强县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优化县城产业布
局,培育特色产业,增强县城经济实力。加强县城风貌塑造,打造具有**特色的城
市形象。二是推进重点镇发展。选取基础条件较好、发展潜力较大的镇作为重点
镇,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引导重点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形成产业
集聚效应。加强重点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重点镇的辐射带动能
力,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三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
制,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
设,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鼓励农民进城就业创
业,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二)建设创新城市,激发发展活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要深
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精心培育创新生态,推动**创新城市建设。一是培育创
新主体。加大对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强技术创新和产
品创新。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挥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作
用。加强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合作,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
效率。二是优化创新环境。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