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医院 2025 年上半年工作总结会议上的讲
话
同志们:
大家好。
连续三天,我们利用宝贵的时间,召开了 2025 年上半年工
作总结汇报会。刚才,我们听取了 25 个临床医技科室和 14 个职
能科室负责同志的述职报告。大家的汇报,准备充分、内容详实,
既展示了“成绩单”,也亮出了“问题清单”,更明确了“路线
图”。可以说,这是一次实事求是的总结会,一次刀刃向内的剖
析会,更是一次凝心聚力的动员会。在此,我代表院党委,向为
了医院发展辛勤付出的全体干部职工,致以最诚挚的问候和最衷
心的感谢!
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我院应对挑战、
深化改革的攻坚之年。回顾上半年,全院上下同心同德,砥砺奋
进,在复杂的外部环境和繁重的内部任务面前,依然取得了不少
可圈可点的成绩。但正如各科室在汇报中深刻剖析的那样,我们
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医院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与挑战。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亦是退。站在半年度的关键节点上,
我们必须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
的责任感,全面审视过去,系统谋划未来。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客观总结,正视成绩与挑战,在复杂局面中坚定发展信
心
上半年,我们紧紧围绕年度目标任务,在全院干部职工的共
同努力下,各项工作稳中有进,发展态势总体向好。
首先,我们的医疗服务模式在创新中取得了新突破。今年 1
月,我院成功启动了 XX 市首个“无陪护”病房,推行“三四五”
管理模式和共享护理模式,为患者提供全天候、专业化的生活照
护,不仅有效减轻了患者家属的负担,更通过优化病房管理,营
造了安静、整洁、有序的疗愈环境,显著提升了医疗服务的效率
与质量。这一举措,是我院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勇于管理创新的
生动体现,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其次,我们的学科建设和专业影响力在深耕中获得了新提升。
各临床科室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不断提升专业内涵。例如,
精神卫生科不仅通过举办世界睡眠日大型科普义诊活动,服务了
近百名市民,有效普及了健康知识,其科室负责人和团队还积极
参加市级精神卫生医疗质量改进培训,不断提升专业素养。这些
看似细微的努力,正是我们学科发展的坚实基石。
同时,我们的社会责任和公益形象在行动中得到了新彰显。
我们始终牢记公立医院的社会责任,积极开展各类健康宣教和义
诊活动,将优质医疗服务送到群众身边。这些活动不仅提升了群
众的健康素养,也树立了我院良好的社会形象。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看到问题的严重性和挑战的严
峻性。正如各科室负责人在汇报中“直面问题、刀刃向内”所展
示的,我们的一些工作还存在明显的“薄弱环节”。
一是外部环境的压力前所未有。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
预计到 2025 年,我国 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 2.9 亿,占总人
口的五分之一。与此相伴的是慢性病患者数量激增,如糖尿病患
者预计将达到 8000 万,这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诊疗压力和社会
医疗成本压力。同时,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DRG/
DIP 支付方式改革全面推行,对医院的精细化管理和成本控制提
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不久前,市卫健委对我院进行的经济运
营专项调研,就明确指出了我们在预算管理、成本控制、风险防
控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强调要强化成本控制,实
施全面预算管理和精细化管理。这既是指导,更是警示。二是内
部管理的短板亟待补齐。从各科室的汇报中,我们不难看出,一
些长期存在的“老大难”问题依然突出。比如,部分科室存在人
才梯队断层现象,青年骨干培养跟不上业务发展的需要;部分设
备陈旧老化,影响了诊疗效率和水平;科室之间协同联动的壁垒
依然存在,流程梗阻、信息不畅的问题时有发生;部分干部职工
思想观念滞后,习惯于“路径依赖”,缺乏“打破定势”的勇气
和“管理创新”的锐气。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院高质量发
展的瓶颈。三是质量与安全的根基仍需夯实。医疗质量和安全是
医院的生命线,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松懈。尽管我们反复强调,
但一些基础医疗质量指标仍有提升空间,临床路径执行率有待提
高院内感染等风险防控仍需警钟长鸣。上半年开展的安全生产专
项检查虽然排查了一些隐患,但也暴露出部分科室在应急预案、
常态化巡查等方面仍存在薄弱环节。同志们,成绩来之不易,问
题不容回避。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既要为取得的进步感到
自豪,更要为面临的挑战感到警醒。只有正视问题,才能解决问
题;只有看清差距,才能奋起直追。全院上下必须把思想和行动
统一到院党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坚定信心,迎难而上。
二、深化改革,聚焦下半年重点工作精准发力
下半年是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冲刺阶段,也是我们破解难题、
厚植优势的关键时期。全院工作要紧紧围绕“提升医疗质量、降
本增效、优化流程”这三大核心任务,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
各项工作取得实质性突破。
(一)以医疗质量为核心,筑牢安全发展的生命线质量是医
院生存和发展的永恒主题。我们必须将“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
计划(2023-2025)”的要求落到实处,将质量意识渗透到每一
个诊疗环节。一要强化全过程质量控制。医务科、质控办要牵头,
参照国家和行业标准,进一步完善我院的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体系。
要利用信息化手段,对临床检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等进行常
态化监测与分析实现从“事后检查”向“事中预警、事前防范”
的转变。各临床医技科室要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对本科室的质
控指标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回头看”,建立问题台账,明确整改
时限和责任人,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闭环管理。
二要深化临床路径管理。临床路径是规范医疗行为、保障医疗质
量、控制医疗成本的有效工具。当前,我们的临床路径执行率
和完成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医务部门要会同信息、病案等科
室,优化现有临床路径,扩大病种覆盖面。要将临床路径执行情
况与科室绩效考核紧密挂钩,建立数字化评价体系,通过智能管
理系统对入组率、完成率、变异率进行实时监控。要让执行临床
路径成为医务人员的自觉行为,切实减少不必要的检查、用药和
耗材,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有效控制成本。三要构建和谐医患
关系。以“无陪护”病房为样板,持续优化服务流程,改善患者
就医体验。护理部要总结推广“三四五”管理模式,在全院范围
内提升护理服务的专业化、人性化水平。门诊、窗口等服务部门
要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缩短患者等候时间。同时,要加强医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