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5 年全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现场推进
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现场推进
会。刚才,我们一起实地观摩了*乡*村在问题整改、乡村振兴和
“三资”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做法和显著成效,听取了他们的经验
介绍,相信大家深受启发、备受鼓舞。召开这次会议,主要任务
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
全面落实上级关于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决策部署,动员
全县上下以更坚定的决心、更有力的举措、更务实的作风,打好
“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的“突击战”和“持久战”,为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保障。下面,
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极端
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简称“三资”,是发展壮大村
级集体经济、服务保障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夯实党在农村执政基
础的重要物质保障。管好用好“三资”,事关农民群众的切身利
益,事关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事关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可以说,“三资”管理水平,直接体现了乡村治理的能力,也直
接关系到我们基层工作的成败。
近年来,全县各乡镇(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
政府的决策部署,在规范“三资”管理、促进集体经济发展方面
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我们欣喜地看到,全县农村集
体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大多数村集体家底得到初步摸清,管
理制度逐步建立,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特别是今天我们看到
的*村,通过发展庭院经济、改良果树品种、完善灌溉设施等方
式,将“沉睡”的资源有效盘活,不仅美化了村容村貌,更让村
民的“钱袋子”实实在在地鼓了起来,人均年增收近 2000 元,
这就是“三资”管理见实效的生动写照。但是,在肯定成绩的同
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领域依
然存在不少突出问题,形势不容乐观。从 2024 年度国家考核评
估反馈的问题,以及我们近期自查自纠的情况来看,一些深层次、
顽固性的问题依然存在,甚至在个别地方还相当严重。主要表现
为“三个不清、三个不规范、三个不到位”。一是底数不清、产
权不清、责任不清的“存量”问题依然突出。部分村集体资产资
源家底仍然是一本“糊涂账”,有多少资源可以发包、有多少资
产可以盘活,一问三不知。集体资产的权属界定模糊,导致在处
置和收益分配上纠纷不断。管理责任主体缺位,村级组织换届后
财务交接不彻底、手续不完备的现象时有发生,为资产流失和管
理混乱埋下了隐患。二是合同不规范、程序不规范、处置不规范
的“增量”风险持续存在。有的村在资源发包、资产租赁过程中,
存在“人情包”“权力包”,甚至超长期、超低价签订合同,一份
合同签几十年,租金远低于市场价,严重损害了集体利益。有
的重大事项决策,不经过民主议事程序,“两委”干部甚至个别
书记“一言堂”就定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被架空。
有的村级工程项目建设,存在暗箱操作、拆分项目、违规支付工
程款等行为,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三是财务管理不到位、监督
制约不到位、收益分配不到位的问题亟待解决。有的村财务管理
混乱,白条抵库、公款私存、账目公开不及时不全面的问题屡禁
不止。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发挥不充分,对“三资”管理的监督
流于形式,不敢监督、不愿监督、不会监督。集体经济收益分配
不透明、不公平,优亲厚友,甚至被少数人侵占挪用,引发群众
强烈不满。这些问题,不仅直接侵蚀了村集体的“家底”,更严
重损害了党和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动摇了党在农村的执政根
基。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渡期的
最后一年,也是迎接新一轮国家考核评估的关键之年。在这个节
骨眼上,“三资”管理如果跟不上,守不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
底线就是空谈,促进农民增收就是空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更是
空谈。全县各级各部门必须从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深刻认识
到抓好“三资”管理工作,既是一项重大的经济任务,更是一项
严肃的政治任务,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刮骨疗毒的决心,坚
决把这块“硬骨头”啃下来。
二、聚焦重点,以“减存量、控增量、防反弹”为核心,全
面提升“三资”管理规范化水平
针对当前我县“三资”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必须坚持
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拿出实招硬招,围绕“减存量、
控增量、防反弹”这一核心目标,打好组合拳,确保专项整治取
得扎实成效。
(一)坚决“减存量”,全面清理整治历史遗留问题。存量
问题是历史形成的“烂摊子”,也是群众反映最强烈、矛盾最集
中的领域,必须下猛药、出重拳,彻底清理。一要彻查家底,做
到账实相符。各乡镇(场)要立即组织力量,以村为单位,对集
体所有的土地、林地、草原、水域、滩涂等资源性资产,以及房
屋、建筑物、机械设备、交通工具等经营性资产,还有各类现金、
存款、有价证券、债权债务等,进行拉网式、地毯式的全面清查
核实登记。要逐项逐笔建立台账,完善档案,确保底数清、情况
明。这项工作必须在今年 9 月底前全部完成,并录入全县统一的
“三资”监管平台,实现动态管理。数据显示,通过前一阶段的
自查,全县已累计清理规范各类不规范、超低价、超长期合同
860 余份,清收盘活各类集体资金 1200 余万元,为村集体直接
增加收入超过 300 万元。这个势头要保持下去,对清理出来的问
题合同,要分门别类,依法依规予以纠正或废止;对长期拖欠的
承包费、租赁费,要加大清收力度,必要时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绝不能让集体资产白白流失。二要盘活资产,唤醒“沉睡”资本。
清产核资不是目的,盘活增值才是关键。要对清查出来的闲置、
低效资产,逐一分析原因,制定盘活方案。闲置的校舍、厂房、
办公用装,可以通过租赁、入股等方式,发展乡村旅游、农产品
加工、仓储物流等产业。零散的集体土地,可以通过流转、整合,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