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公司以案为鉴、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大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公司以案为鉴、以案促 改警示教育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公司“以案为鉴、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大会。这次会议的主 要任务,是坚决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党委的决策部署,深入学习领会中央八项规定精 神,结合刚才我们共同观看的警示教育片和集团警示教育大会的精神,对公司党风 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目的就是要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引 导全体党员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推动全 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公司“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和“十五五”战略谋定提供坚强 有力的纪律保障。下面,我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讲五个方面的意见。 一、以案为鉴,深刻汲取教训,时刻保持警钟长鸣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警示教育片中的案例,每一 个都触目惊心,发人深省。这些落马干部的沉痛忏悔,为我们敲响了振聋发聩的警 钟。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并非远在天边,而是近在咫尺。 我们队伍中也并非一片净土,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依然存在。 (一)我们必须正视公司过往的教训。就在几年前,公司还因在*区*镇的棚户 区改造项目中,存在基坑支护工程未按规范施工的违法行为,被主管部门处以1万元 的罚款。这虽然只是一笔数额不大的罚款,但它暴露出的问题却极其严重:是我们 的制度执行出现了偏差?还是我们的现场管理流于形式?抑或是相关负责同志的责 任心和规矩意识出现了滑坡?这背后折射的是对安全生产法规的漠视,是对工程质 量标准的亵渎,是对公司声誉和人民财产安全的不负责任。 (二)我们更要对高级干部的严重违纪违法问题有切肤之痛。公司前任董事 长,因涉及违规建房、违规卖房等问题,最终被采取限制高消费措施,个人声誉扫 地,也给公司的形象带来了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这一案件的发生,深刻说明了腐 败的“高位”风险。当权力失去监督,当个人私欲凌驾于组织原则之上,再高的职位、 再大的贡献也无法成为“护身符”。从一名受人尊敬的企业领导沦为反面典型,其根源 就在于理想信念的坍塌、纪律防线的失守和权力观的扭曲。 (三)我们还要看到,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关联性。与我们同属一个集团 的*公司,也曾因在*区的项目上存在类似的违规施工问题而被处罚。这警示我 们,不正之风和管理漏洞可能在系统内具有一定的共性。我们绝不能抱着“看客”心 态,认为这些问题与自己无关。必须深挖细查这些案件背后的深层次根源,从管理 机制、制度建设、监督执行等多个维度进行系统性反思,找出病灶,对症下药,真 正做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 全体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从这些真实的、发生在我们身边的 案例中汲取血的教训。要时刻保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坚定,始终把纪律 和规矩挺在前面。要坚定理想信念,常补精神之“钙”,不断增强纪律意识,树立正确 的权力观,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让廉洁自律真正成为 我们思想深处的世界观和日常工作生活的方法论。 二、严守纪律规矩,筑牢思想根基,永葆清正廉洁本色 纪律是党的生命线,是管党治党的“戒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组织、一 个团队,如果纪律松弛、规矩不严,就会像一盘散沙,毫无战斗力可言,甚至会走 向瓦解。对于我们国有企业而言,严守党的纪律和规矩,更是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保 证。 (一)要旗帜鲜明讲政治,把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放在首位。政治纪律 是“纲”,纲举则目张。全体党员干部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 致,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集团公司的各项决策部署,绝不允许搞上有 政策、下有对策,绝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 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公司的发展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 (二)要一丝不苟守廉洁,把廉洁纪律作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廉洁纪律是 干部保持清正本色的“护身符”。我们要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做到公私分明、克己奉 公。要管住自己的手,不该拿的坚决不拿;管住自己的嘴,不该吃的坚决不吃,严 格落实集中整治违规吃喝工作的各项要求;管住自己的腿,不该去的地方坚决不 去。要净化自己的“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警惕被别有用心之人“围猎”,坚决防止 权力异化、蜕变。 (三)要不折不扣守规矩,让按制度办事成为一种习惯。无论是项目决策、干 部任用,还是资金使用、物资采购,都必须严格按照既定的纪律和规矩办事,杜绝 任何形式的个人说了算、暗箱操作。要加强自我约束,在没有监督的时候更能守住 底线,在细微之处更能彰显品格,始终做到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我们要将各 项专项整治工作要求常态化、长效化,让守纪律、讲规矩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 行,成为全体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和行为准则。 三、强化监督制约,规范权力运行,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行使 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在阳光下运行可以造福企业和职工,在暗箱里操作则必然 导致腐败。前述案例的发生,无一不与监督缺失、权力失控密切相关。因此,我们 必须扎紧制度的笼子,构建起一个让权力无法任性、让腐败无处遁形的严密监督体 系。 (一)织密立体监督网,凝聚监督合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网络,是 防范腐败风险的基础工程。要以党内监督为核心,将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 督、巡察监督贯通融合,形成“四位一体”的党内监督格局。建立监督信息共享机 制,由纪检部门牵头,每月召开监督协同会议,汇总各监督主体发现的问题线 索,实现“一次检查、多方共享”。同时,畅通党外监督渠道,在公司官网、办公区醒 目位置公布举报电话、电子邮箱和线下信箱,设立“监督意见直通车”专栏,鼓励职工 群众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反映问题。对实名举报实行“专人对接、优先核查、及时反 馈”制度,严格保护举报人信息,对打击报复行为严肃追责。创新监督形式,推行“阳 光公示”制度,定期公开重大决策、项目进展、资金使用等信息,接受职工和社会监 督。聘请退休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担任特约监督员,赋予其列席重要会议、 查阅相关资料的权限,每季度开展一次专项监督活动。通过“党内监督主导、各类监 督协同”的模式,让监督覆盖公司运营的各方面、各环节,使以权谋私者在无处不在 的监督目光下无处遁形,营造“人人愿监督、人人敢监督”的良好氛围。 (二)聚焦关键领域,实施精准监督。精准监督是提升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