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管农业农村、林草、水务、供销等工作的副
县长在县委常委班子、县政府党组班子专题民
主生活会上的对照检查材料
同志们:
根据本次专题民主生活会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会前,我深入
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推动高质量发
展、做好统计工作等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特别是总书
记关于“三农”工作、生态文明建设、国家水网建设等重要指示
要求,重温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认真研读了省委、
市委关于此次民主生活会的具体要求,深刻领会了杨正山书记在
动员讲话和总结讲话中强调的重点。同时,结合自身分管农业农
村、林草、水务、供销等工作的实际,广泛征求了各乡镇(街道)
分管领导、相关站所负责人、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
大户、林农、水管员、基层供销社代表以及部分村组干部、普通
农民群众的意见建议,与分管部门班子成员、部分乡镇长、业务
骨干进行了坦诚深入的谈心谈话。在此基础上,我紧密联系思想、
工作、作风实际,聚焦分管领域职责,深入查摆自身在思想认识、
履职担当、政绩导向、为民服务、廉洁自律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
题,深刻剖析根源,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现将对
照检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
对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和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生态
文明等重大决策部署,对照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刚性要求,对照
省委、市委的期望重托和县委、县政府的总体安排,对照全县广
大农民群众和基层干部职工的信任期盼,深感作为分管农林水口
的副县长,在推动树立践行正确政绩观、保障某某“三农”和生
态事业高质量发展方面,站位还不够高、谋划还不够实、落实还
不够细、成效还不够显,存在不少亟待改进的差距和不足。
(一)在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筑牢正确政绩观思想根基,
指导“三农”和生态工作实践方面,知行合一存在差距。
1.理论武装的系统性和转化度不足。虽然能够坚持参加集体
学习和个人自学,对总书记关于“三农”、生态、水安全等重要
论述的基本观点有所把握,但在“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
走”上下的功夫还不够。特别是将正确政绩观的要求,创造性地、
系统性地融入指导某某农业农村现代化、林草资源保护利用、水
网建设、供销综合改革等具体工作中,结合点找得不够精准。例
如,在谋划农业产业发展时,有时过于关注短期产值、项目数量
等“显绩”(如争项目、报数据),对农业科技创新、新型经营主
体培育、农产品品牌建设等打基础、利长远的“潜绩”投入精力
不够均衡。对“统计造假”的政治危害性认识深刻,但在如何通
过完善涉农统计制度、加强源头数据核查、引导基层干部树立实
事求是作风等途径,防范和纠治涉农数据不实、虚报浮夸等政绩
观偏差方面,思考的深度和推动的力度有待加强。
2.对标看齐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需提升。对党中央关于粮
食安全、耕地保护、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面推行林长制、河(湖)长制等重大
决策部署,有时未能完全做到第一时间学深悟透、第一时间对标
校准、第一时间推动落实。在执行层面,有时存在机械执行、照
搬照套的情况,未能完全结合某某山区农业、生态屏障、水资源
分布不均等实际,创造性地制定落实方案。例如,在落实最严格
的耕地保护制度时,对山区撂荒地复耕复种的成本高、效益低等
现实困难,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可持续的解决措施不够及时有
力。在推动林下经济发展中,如何平衡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探
索符合某某林情的特色模式(如仿野生中药材、森林康养),思
路还不够开阔。
3.运用理论破解“三农”发展难题的能力有待增强。面对某
某“三农”领域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瓶颈问题(如农业产业化程
度低、产业链条短;水利基础设施历史欠账多、管护机制不健全;
林草资源丰富但转化效益不高;供销社服务“三农”能力有待提
升等),有时习惯于凭经验、按老办法办事,或者依赖上级项目
资金支持,运用党的创新理论中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如系统观
念、问题导向、底线思维)分析问题、探索新路、破解难题的能
力有待提升。在统筹发展和安全方面,对粮食生产风险(极端天
气、病虫害)、重大动物疫病风险、森林草原火灾风险、水旱灾
害风险等,预判研判的前瞻性和应对处置的科学性、有效性需加
强。
(二)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牢宗旨意识,解
决农民群众急难愁盼方面,“接地气”和“见实效”存在落差。
1.深入田间地头“解剖麻雀”不够扎实。虽然经常下乡调研,
但有时存在“走主干道多、钻山沟少”,“看示范点、样板村多,
访困难村、薄弱村少”,“听干部汇报多,与普通农民拉家常少”
的情况。对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农资价格偏高、农产品销售难且
价格波动大、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最后一公里”不通畅且管护难、
山区部分村组季节性缺水、农业保险理赔难、惠农补贴发放不及
时不透明等“急难愁盼”问题,虽然掌握面上情况,但对问题的
复杂性、反复性认识不足,系统性、源头性解决的力度不够。例
如,对山区分散供水工程的可持续管护、农产品产销对接的长效
机制建设、撂荒地长效治理等难题,持续跟踪问效、一抓到底的
韧劲需加强。杨正山书记强调要让群众“笑容更多、心里更暖”,
反思分管领域在推动解决这些关乎农民切身利益问题上的努力
和成效,与群众的期盼还有明显差距。
2.推动涉农政策精准落地见效的“末梢”不够畅通。在督促
检查中央、省、市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在基层的落地落实方面,
存在“重文件传达、轻末端问效”,“重项目申报、轻过程监管和
后期评估”的倾向。对一些政策执行中的“中梗阻”、“打折扣”、
“变形走样”甚至“跑冒滴漏”问题,深挖根源、追责问责不够
及时有力。例如,在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产业扶
持资金等发放和使用监管上,虽然建立了制度,但精准识别、
公开透明、有效监督的机制仍需完善,确保政策红利不折不扣惠
及真正需要的农民和经营主体。对部分农业项目实施效果不佳、
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的问题,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估和纠偏机制。
3.密切联系服务农民群众的机制不够健全。在畅通农民诉求
表达渠道方面,虽然设立了热线、信箱等,但主动下沉一线、变
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做得不够。对农业科技人员、基层
水管员、护林员、供销网点人员等直接服务群众的“一线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