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血脉,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党的二十届
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
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
体学习时强调,“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实现文化建
设数字化赋能、信息化转型,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
势”。积极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是新时代文化建设
的重要内容,不仅将实现文化建设的数字化赋能、信息化转型,
推动“硬件”和“软件”全面升级,而且能够激发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抢占文化创新发展的制高点,开辟文化产业
的新模式新赛道。
文化和科技相生相促、双向赋能
文化发展需要科技支撑,科技发展也离不开文化滋养。在人
类社会发展中,文化和科技关系十分紧密,科技成为文化发展的
重要引擎,每一次科技进步都给文化发展带来革命性影响;文化
成为科技创新的智力源泉,每一次文化创新都使新的科技革命得
到强大智力支持。
科学技术是文化赓续繁荣、生生不息的活力源泉。文化领域
的发展变革与科技进步息息相关。从“铅与火”推动图书、报刊
等迅猛发展,到“光与电”催生广播、电视,再到“数与网”带
来网络视听、数字文旅等繁荣发展,文化和科技的大融合,既
带动了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文化产品的创新性供给,也推动
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科学技术赋能文化发展,不仅推动和激
活了新的文化创作,而且更加有效地保护传承文化遗产,同时也
拓展和更新了文化形态和传播方式。一方面,科学技术为文化发
展孕育新的媒介、催生新的方式,不断推动文化艺术的形式变革
和业态更迭,促进文化的传承创新和繁荣发展。科技特别是信息
技术、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技术在文
化领域中的应用和普及,不仅优化了文化产业结构,而且还催生
了一批新的文化业态。另一方面,科学技术是畅通人民群众文化
内容表达、文化生活消费、文化活动参与良性循环的关键汇聚点。
科技深刻改变了普通民众接触、参与和创造文化的方式,创造了
全新的文化体验方式,降低了文化参与门槛,丰富了文化表达形
式,并重塑了文化认同机制,促进了最广泛人群的文化权益实现。
科学技术通过对文化形态和形式的“升维”,让收藏在博物馆里
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
来,不仅赋予文化新的存在形态和表现形式,显著增强文化吸引
力、感染力、传播力,而且也让人民群众收获更高质量的精神食
粮。
科技发展离不开文化文明的滋养和引导。文化蕴含着科学的
思维方式、深刻的智慧和丰富的知识体系,能够从价值取向、思
维能力、审美情趣、消费方式等方面对科技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产生深层次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历史上,科技和人
才总是向发展势头好、文明程度高、创新最活跃的地方集聚。”
譬如,科学精神是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先进文化,是科学技术的
灵魂,能为科技进步和创新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在科技发展进程
中,文化还为其提供丰富的内容资源、海量需求和应用场景,影
响着科学技术的选择与发展路径。文化“富矿”也从多个维度融
入各领域的生产创造中,成为科技创新的灵感和“燃料”。可见,
社会文化水平的整体提升是科学技术获得长足发展的重要前提。
近现代全球科技进步,与社会文化领域的创造创新密不可分。
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深入发展,文化和科技的联
系日益紧密,深刻改变了文化创作生产和传播消费方式,文化和
科技融合已成为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引擎。习
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
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是朝阳产业,大有
前途。”文化和科技融合,既极大提高了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和
文化产品的附加值,使文化产品更具创新力、吸引力,也使高科
技找到了新的应用领域,有利于推动文化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发
展,塑造文化产业发展新动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文化数字化成为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抓手,是文化产业转型
升级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
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改造提升传统文化
业态,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数字技术不仅深刻改变了
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深刻改变、创造着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
生态,生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烙印的数字文化。我们传承发展的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正在“遇见”新生成的数字文化,传统与现代在
数字空间发生着交汇融通。如果将文化比作源代码,那么科技就
是编译器。文化数字化,是让文化更“活”更火的重要途径。以
创新思维和科技手段,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有利
于其走出“高阁”、走进生活,焕发生命力、增强吸引力。以科
技打破传统与现代的“次元壁”,紧扣时代脉搏,洞悉大众喜好,
找准角度、用好力度,就能通过新技术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新产品、
新服务,有助于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双向奔赴。
中华文明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丰富发展,其中重要路径
之一就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技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激活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基因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担负起
新时代的文化使命,要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把先
进科技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支撑,敏锐把握数智技术的新进
展,建立健全文化科技融合创新体系。党的二十大把“实施国家
文化数字化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