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识创新中坚守中华文化主体性
——历史经验对现实的启示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建设实践中,哲学社会科学领域
的知识创新必须坚守中华文化主体性。这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的
题中应有之义,更是中国式现代化事业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我们既要保持中华文
化的独特性、自主性,又要实现其现代转化与创新发展,使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知识创新的重要源泉,使中国式现代化事业具
有更为坚实而广阔的发展路径。
从历史上看,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鉴以中古时期的佛教入华及
其中国化最为令人瞩目。这一过程充分彰显中华民族善于在知识
创新中保持中华文化主体性。大航海时代后,西方列强推动全球
扩张,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对中国的发展形成冲击。当下,如何
在中西文明交光互影的碰撞中坚守中华文化主体性,加快构建中
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必须回答的重要课题。
1.佛教中国化及其知识创新
佛教入华的背景首先是汉末以来儒学的衰颓。自汉武帝“罢
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学虽成为主流意识形态,但汉末以
后出现了衰颓的迹象。《古诗源·汉诗》记载,“举秀才,不知书。
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是对
东汉名士标榜的名教伦理的莫大讽刺。以五经为代表的儒学本身
具有一定缺陷,传统儒学重经世致用、轻理论思辨,其内容偏
重于政治学、伦理学,而对人本身的精神生活不够重视,对死
后的世界也缺乏关注。汉魏晋唐时期的佛教入华满足了时代需求,
为其在中国的流传创造了客观条件。
佛教入华对传统儒学的冲击是多方面的。以嵇康为代表的竹
林七贤主张“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西域佛教借
助道家言说即所谓仙佛模式,“曲线”输入。名僧慧远讲佛理,
听者就诸法实相提问,慧远以老庄为譬,“惑者晓然”。可见,作
为异域文化的佛教在入华时就已经借助中国本土传统。同时,佛
教也丰富和发展了传统儒学本身。梁武帝以崇佛知名,却较早用
佛教阐释《中庸》的价值;程朱陆王创建了宋明理学,却从佛教
思想里吸收了有益的精神营养。佛教的冲击还丰富了中华文明的
诸多方面,从中古语言、文学、艺术、雕塑,到晋唐人的生活习
俗、精神世界,都受到佛教的影响。然而,汉唐文人并非简单采
取拿来主义的态度,而是通过儒释道合流的方式消化了佛教的精
神。以佛教飞天为例,它融合了希腊化天使、犍陀罗式佛教音乐
女神以及中国道教羽人等形象,最终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
形象。
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使我们感受到文明在交流互鉴中进步的
历史轨迹,这一轨迹可以用“否定、保留、超越”的辩证过程,
即正、反、合的哲学模式加以说明。其一,中国本土文化包括孔
孟老庄的儒道文化,是轴心时代的思想代表,是所谓“正题”。
正题是事物发展的起点,原始的“同一”中就潜藏着它的对立面。
比如,慧远用老庄来释读佛理,表明中国本土思想与外来思想有
相契之处;佛教高僧“不废俗书”,因为俗书中恰恰有佛教融入
华夏的津梁。
其二,正题中这一相互矛盾的对立面经历了否定与分化的过
程,成为“反题”。而佛教思想对于儒道之学的冲击,构成了对
于正题的反题。魏晋时期的“沙门之争”、唐代盛行的“三教论
衡”,就是儒释道相争相融的互动方式。诚如《佛祖统纪》卷四
十五中王安石所说:“儒门淡薄,收拾不住,皆归释氏。”佛教在
唐末五代仍然大行其道,这说明反题对于正题具有很大的冲击力。
其三则是回归,“正反”二者的统一,即“合题”。从韩愈的
“辟佛”,到宋明理学对佛教的吸收、消化,进入合题。正题为
反题所否定,反题又为合题所否定。但合题不是简单的否定,而
是否定之否定,是扬弃也是超越。宋明理学家从儒学中找到了自
己的思想根脉。从北宋五子到朱张陆王,理学家陆续提出“道”
“性”“理”“气”等概念,以中华本土文化为主体进行了知识创
新。这些概念所包含的正心诚意的内省观念,既有佛教禅宗的思
想洗礼,又是理学家捍卫儒家正统、应对佛教侵蚀的结果。理学
家们从“四书”中找到了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是在知识创新中
坚守中华文化主体性的生动实践。
2.西学东渐及其知识创新
明代万历到清代乾隆年间,西方文明通过传教士传入中国。
近代以来,从 1840 年鸦片战争的庚子年到 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华
的庚子年,从晚清变法改革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社会发生了
巨大变化。在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下,新观念、新思想冲击着封
建思想和知识体系,催生了“新史学”。
新史学从两部分发力,一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新史学,其代表
人物有郭沫若、范文澜、翦伯赞、吕振羽、侯外庐等;另一部分
的代表人物有梁启超、陈寅恪、陈垣、吕思勉等。他们从不同方
面开启了中国史学的现代化转型之路,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走出
了按经史子集划分、以“乾嘉考据”为治学圭臬的学科体系。这
就是反题,是对旧学科体系即正题的否定。但是,这种否定也出
现过削足适履、穿靴戴帽的教条主义倾向。
首先,我们要澄清一个客观事实:现代化虽然起源于西方,
但是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