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子成员在市交通运输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
专题学习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研讨会上的交
流发言
同志们: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于今年 7 月 14 日至 15 日在京举行,习近
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深刻总结了新时代城市发展成就,明确
了未来工作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作为城市交通建设的牵头部门,
我们必须学深悟透、实干笃行,以会议精神指导实践,推动城市
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下面,我结合个人工作职责,就贯彻落
实会议精神作研讨交流发言。
一、深化领会明方向,擎领城市交通新格局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站在新征程起点上,系统擘画了城市现代
化发展蓝图。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我深刻体悟
到会议的历史性意义和战略性指引,其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与交
通建设紧密契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
城市为人民”,要求我们必须转变发展理念,强化系统思维,夯
实城市基础支撑。作为交通运输部门,我们要深刻把握城市工作
新方位,以交通优化促城市能级跃升,切实肩负起服务民生的时
代使命。
(一)深刻领悟城市发展新阶段的内在逻辑。中央城市工作
会议科学研判了我国城镇化转向稳定发展的历史趋势,强调城市
工作需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这要求交通建设更加注重
结构性优化和动能转换。当前,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提升是核心任
务,交通作为经济血脉和生活纽带,必须支撑人口流动、产业布
局与城乡融合。会议提出“转变城市发展理念,更加注重以人为
本”,交通部门要坚持以服务人民为核心,摒弃粗放模式,转向
精细高效的发展路径。交通规划不再是单纯的设施铺陈,而是城
市治理的有机组成,需统筹人口、产业、城镇需求,避免碎片化
布局,确保交通网络与城市增长协调统一。我们要系统贯彻习近
平关于“城市是人民的城市”重要论述,强调交通在提升宜居度
中的关键作用,推动城市从外延式扩张转向内涵式提升,杜绝形
式主义做法,通过科学规划减少拥堵、污染等城市病,切实增强
市民幸福感。这一认识要求我们在理念上重构交通定位,在行动
中深化改革,确保交通建设与城市总体战略无缝对接。
(二)准确把握人民城市理念的实践导向。人民城市理念是
本次会议的灵魂所在,要求城市工作始终聚焦民生福祉。交通作
为城市运行的基础支撑,必须践行“民之所向,行之所至”的原
则。会议重申“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交通
运输部门要以此为根本遵循,将服务触角延伸到每个角落。在具
体实践中,交通不再只是通行工具,而是提升城市活力和公平的
重要载体。会议强调“牢牢兜住民生底线”,交通建设必须优先
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例如通过优化公交布局补齐服务短板,
破除城乡二元割据,确保资源均等化。同时,习近平指出的“城
市工作要在系统谋划中把握人民需求”应成为我们的行动指南,
交通服务需强化普惠导向,避免大拆大建聚焦面子工程,转向小
微改造提升里子品质。我们要从城市结构优化入手,将交通融入
城市更新,例如通过慢行系统建设提升社区环境,推动交通从单
一功能向综合服务转型,最终实现以行促居、以居惠民的目标,
让市民在便捷出行中感受城市温度。
(三)明确交通在战略部署中的核心定位。会议部署的七大
重点任务,为交通在城市发展中锚定了战略坐标。习近平总书记
指出,“城市发展动力活力需依靠改革创新”,交通部门要在全局
中找准自身角色,发挥枢纽纽带作用。首先,在优化现代化城市
体系中,交通是网络化发展的骨架,必须支撑城市群与都市圈协
同,避免各自为政浪费资源。会议强调“发展组团式城市群和促
进城乡融合”,我们要构建多层级交通网,确保人口流动与产业
转移无缝对接。其次,在建设韧性城市中,交通被定位为生命线
工程,需坚持安全底线思维。会议提出“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
线安全工程”,交通部门要聚焦老旧设施改造和灾害防控,确保
极端环境下的运行稳定。最后,在建设智慧城市时,交通是数字
化创新的前沿阵地。会议要求“创新城市治理模式”,我们要依
托智慧交通系统提升效率,例如通过数据共享优化信号控制,破
解“急难愁盼”问题。总体看,交通是城市动能转换的引擎,是
民生兜底的保障,更是绿色转型的先锋。习近平强调“建设美丽
宜居城市”,我们要以交通低碳化为突破口,推动减污降碳协同
增效,确保每项部署落到实处、见到成效。
二、系统施策抓落实,锻造交通赋能强引擎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的七项重点任务,为交通运输部门擘
画了行动路径。深入学习会议精神,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创
新驱动,将宏观部署细化为具体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
革创新是增强城市动能的关键”,要求交通建设紧扣高质量发展
主题。为此,我部门聚焦枢纽支撑、活力激发、品质提升和安全
防线四维度,系统性推动任务落地,确保交通在优化城市能级中
发挥引领作用。
(一)优化城市群交通布局,支撑现代化体系构建。会议指
出“着力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交通是城市群网络化的纽带,
我们必须以一体化布局突破瓶颈,实现区域协同发展。一是深化
交通网络互联互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
力”,交通需发挥枢纽作用。在具体实践中,我们要加快建设高
速铁路和城际轨道干线,消除城市群间的物理隔阂,例如在 XX
市群间打造“一小时通勤圈”。这要求优先建设关键节点,避免
重复投资,并强化多式联运整合,确保人流、物流高效流通。同
时,会议指出“发展组团式网络化都市圈”,我们要科学规划路
网密度,以数据驱动优化路径选择,破解“摊大饼”式扩张弊端,
切实增强城市集群的整体竞争力。二是推进县域城镇化交通基建。
会议部署“分类推进县城载体建设”,交通是县城提质的重要支
撑。我们需精准施策,针对 XX 县等薄弱环节扩容公路网络,加
密农村公路覆盖率。行动中,坚持集约高效原则,避免盲目扩规,
而是通过智能调度提升存量设施效能,例如推广公交优先策略降
本增效。这需强化资金与政策协同,确保项目可持续,最终促进
县城与中心城市协调发展。三是促进城乡融合交通畅通。会议强
调“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共生”,交通是破除二元结构的利
器。我们要打通城乡连接“断点”,例如在 XX 区试点微循环公
交,补齐农村客运短板。实践上,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强化需求
调研,杜绝“一刀切”布局,并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动态管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促进城乡共享发展红利”应在交通建设中
落地,确保资源公平配置,助力城乡一体化的目标实现。
(二)激发交通科技创新动能,赋能城市现代转型。会议强
调“着力建设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