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科技局派驻纪检监察组 2022-2025 年度工作
总结
2022 年 8 月至今,我作为县纪委监委派驻县科技局纪检监
察组组长,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中央纪委历次全会精神,紧扣
“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职责定位,立足科技系统“服
务创新驱动、赋能产业升级”主责主业,以钉钉子精神抓监督、
以“绣花功”功夫促规范、以“连心桥”举措聚合力,推动驻在
单位政治生态持续向好、干部作风显著转变、科创事业提质增效。
三年来,牵头开展专项监督检查 23 次,推动整改问题 37 个,处
置问题线索 8 件(其中自办 5 件),批评教育 6 人次、谈话提醒 4
人次,推动建章立制 19 项,驻在单位连续两年获评全县“党风
廉政建设先进单位”。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以政治监督为根本,校准事业发展“定盘星”。政治监
督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具体的、实践的。三年来,我始终坚持
把“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聚焦党中央关于科技创新
“四个面向”战略部署、省委“三个一号工程”和县委“科技强
县”三年行动,推动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一是紧
盯“关键少数”强引领。把驻在单位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
作为监督重点,建立“定期谈心+动态研判+列席会议”机制。三
年来累计与党组书记开展廉政谈话 12 次,与班子成员个别交流
28 人次,列席党组会、党组扩大会 67 次,重点监督“三重一大”
决策程序执行情况。2023 年初,在列席党组会审议“县级科技
专项扶持资金分配方案”时,发现某企业申报材料中“研发投入
占比”数据存疑,当场要求暂停审议并启动核查。经查,该企业
为套取资金虚增研发费用,最终取消其申报资格并全县通报,倒
逼党组完善《科技项目评审“三审三公示”制度》,将企业信用
核查、现场踏勘纳入必经程序。二是聚焦中心工作抓落实。围绕
“科技强农”“科创平台建设”“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三大攻坚任
务,制定《政治监督重点任务清单》,建立“台账管理+动态销号
+回头督查”闭环机制。2024 年 3 月,在督查“省级农业科技园
区创建”工作时,发现部分乡镇存在“重申报轻建设”问题——
某园区核心区基础设施滞后半年未达标,直接影响创建进度。我
立即约谈分管副局长和相关乡镇负责人,推动成立专项攻坚组,
协调财政、农业农村等部门解决资金缺口 200 万元,仅用 2 个月
完成道路硬化、灌溉系统改造等工程,最终该园区以全省第 3 名
的成绩通过验收。此事让我深刻体会到:政治监督必须“长牙带
电”,只有把监督嵌入中心工作全链条,才能确保党中央决策部
署在基层落地生根。三是强化理论武装铸根基。推动驻在单位建
立“第一议题”学习制度,三年来督促开展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
学习 24 次、支部主题党日活动 72 场,重点督导学习贯彻习近平
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2022 年 10 月,在检查某党支
部学习记录时,发现部分党员对“新型举国体制”理解模糊,我
当场指出问题并建议邀请县委党校专家开展专题辅导。此后,驻
在单位创新“科技+党建”模式,组织党员干部走进高新技术企
业、科技特派员基地开展“沉浸式”学习,2 名干部的学习心得
在《XX 党建》杂志发表,真正实现了“”学思用贯通、知信行
统一“”。
二、以精准监督为抓手,筑牢权力运行“防火墙”。科技系
统涉及项目审批、资金管理、成果转化等关键领域,廉政风险点
多面广。三年来,我坚持“带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通过“蹲
点式”调研、“穿透式”监督、“清单式”整改,推动权力规范运
行。一是深挖细查风险点。2022 年下半年,我带领组员用 3 个
月时间对驻在单位权力运行流程进行全面梳理,重点排查科技项
目申报、评审、验收,科技奖励评定,科研经费管理等 6 大类
21 个环节的风险点。在走访县科创中心时,有企业负责人反映:
“个别评审专家与企业老板很熟,会不会打‘人情分’?”这一
问题引起我们高度重视。随后,我们调取近 3 年 32 个科技项目
评审资料,比对专家与企业关联信息,发现 2 名专家存在“既是
评委又是项目合作方”的情况,立即建议党组调整专家库,将
“近三年与企业有技术合作”纳入回避范围,并出台《科技评审
专家动态管理办法》,每年更新 20%专家库成员。二是抓早抓小
防微杜渐。坚持“严管就是厚爱”,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
“咬耳扯袖”。2023 年 6 月,在核查某企业投诉“科技补贴发放
慢”问题时,发现相关科室工作人员因忙于其他事务,将 3 家企
业的申请材料积压半个月未处理。考虑到未造成严重后果,我们
对该科室负责人进行谈话提醒,并推动建立“首问负责+限时办
结”制度,明确“材料齐全后 5 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10 个工
作日内兑付资金”。此后,企业补贴发放准时率从 85%提升至
100%,2024 年企业满意度测评中,“服务效率”指标得分 92.6
分,较 2022 年提高 15 个百分点。三是科技赋能提升质效。针对
科技项目数量多、资金体量大、监管难度高的特点,推动驻在单
位开发“科技项目管理平台”,将申报、评审、验收全流程线上
运行,嵌入“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