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党课: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
义,以优良作风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
廉政党课: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
义,以优良作风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党风建设的顽疾,严重损害党的形象
和公信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具有顽固性和变异性,不断以
新形态出现,必须深刻认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精准施策、靶
向治疗,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根本遵循,坚决反对形式主
义、官僚主义,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提供坚强作风保
障。
一、直面挑战,认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新型样态
从传统上,官僚主义与形式主义被视为两种不同的作风问
题,但在实践中,二者已经相互交织、彼此强化,正如邓小平
同志指出:“形式主义也是官僚主义。”官僚主义是形式主义
的根源,形式主义则是官僚主义的必然产物。官僚主义的实质
是只关心职位不关心工作,有权不担责;形式主义的核心则是
注重表面不重视实效,讲究形式忽视内容。这种恶性循环使形
式主义成为官僚主义者保住位子的最佳工具,而官僚主义者又
成了形式主义滋长的坚强后盾。两者相互依存,共同损害政府
工作的实际效能和公信力,已成为党的作风建设中亟须破解的
难题。
(一)官僚主义的新型样态。“笑面官僚主义”成为最具欺
骗性的新形态,与传统“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不同,这
种新型官僚主义披着服务外衣,表面笑容可掬、彬彬有礼,实
则推诿扯皮、敷衍塞责。这类干部善于设置“温柔陷阱”,通
过繁复流程让群众疲于奔命。其危害性主要体现在:一是信息
不透明,故意模糊处理标准和时限;二是糊弄应付,以“正在
研究”“努力解决”等托词搪塞;三是推诿避责,在部门
间“踢皮球”。这种“笑里藏刀”式官僚主义比传统形式更具
欺骗性,群众往往被表面的亲和力迷惑,难以察觉其本质。
(二)权力寻租呈现隐蔽化特征。一些干部将公权力视为谋
取私利的工具,但手段更加隐蔽。他们不再明目张胆“吃拿卡
要”,而是通过设置不合理门槛、人为制造困难等方式,迫使
群众寻求“特殊通道”。这种隐性权力寻租更难发现和查处。
选择性作为成为新的避责方式。部分干部对上级交办、媒体关
注的事项高度重视,对普通群众诉求则消极应对。这种“看人
下菜碟”的做法,本质上是官本位思想作祟,严重损害政府公
信力。形式主义的多样化表现。“口号式形式主义”依然突
出。一些干部陷入“只重传达不研究、只会表态不行动”的怪
圈,把讲政治异化为喊口号,如秦岭违建问题中,相关责任人
表态坚决,实际却阳奉阴违,导致“整而未治、禁而不绝”。
这种言行不一的做法,让党的决策部署悬空,严重影响政策落
实效果。“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愈演愈烈。过度留痕、机械打
卡、强制点赞等做法,让电子政务异化为新负担。一些部门要
求基层干部每天填报各类表格、上传工作照片等。这不仅占用
大量工作时间,更让“指尖便民”变成“指尖负担”。
(三)“政绩工程”屡禁不止。近年来各地出现的“一刀
切”清理路边植被、花巨资安装电子屏制造繁荣假象、“堆盆
景”等案例表明,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的形式主义仍大量存
在。这些违背规律、劳民伤财的做法,反映出部分干部存在严
重的政绩焦虑。“材料政绩”成为懒政新招。一些地方和部门
热衷于编造数据、美化报表,用“材料政绩”代替实际工作。
年终总结报喜不报忧,工作汇报注水造假,让上级难以了解真
实情况,影响科学决策。
二、溯本求源,深挖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顽固根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良作风像割韭菜一样,割了一茬长
一茬。症结就在于对作风问题的顽固性和反复性估计不足,缺
乏常抓的韧劲、严抓的耐心,缺乏管长远、固根本的制
度。”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顽固性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原
因。
(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一种治理异化现象,早已存
在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过程中。黑格尔曾在分析国家机构运作
时揭示:“以所有个体的特有利益为客体的司法,从前由于把
法律知识淹没在渊博的学识和生疏的语言中,法律程序被蒙蔽
在错综复杂的形式主义中,而变成了一种盈利和统治的工
具。”马克思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就单个的官僚来说,国
家的目的变成了他的个人目的,变成了他升官发财、飞黄腾达
的手段。”当公共权力被视为个人谋取私利的工具时,官僚主
义便不可避免地产生了。
(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着悠久且深厚的社会历史土
壤,“官本位”思想、等级观念等封建残余至今影响着一些干
部的思想观念。毛泽东同志曾深入挖掘中华民族历史沃土,揭
开了官僚主义这一顽疾产生的历史根源:“由于中国半封建社
会和国民党的官僚主义之传染;由于农民散漫性的笼罩,缺乏
无产阶级的组织性、纪律性;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只图一时
便宜。”究其本质,官僚主义的实质是封建残余思想作祟,根
源是官本位严重、权力观扭曲,做官当老爷,高高在上,脱离
群众,脱离实际。这种思想让一些干部自认高人一等,脱离群
众,把服务群众变成施舍恩惠。在当代中国,世情、国情、党
情、社情都已经发生深刻变化,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滋生
土壤依旧长存。一是权力运行机制中的制度性惯性是其产生的
源头所在。从历史维度看,官僚体制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和管理
模式,具有其内在的运行逻辑和自我强化机制。作为构成官僚
体制意志的执政个体,无法以一己之力对抗这一体制给予的巨
大惯性。在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中,尽管不断推进制度创新和流
程再造,但权力运行的某些固有特性,譬如层级传导、责任分
割、程序刚性等,仍然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提供了生存空
间。二是官员的私利驱动是其得以滋长的直接原因。从本质上
来说,形式主义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
位、责任心缺失,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了扎扎实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