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2025年市委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 2025 年市委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 工作机制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市委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 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力戒形式主义、 官僚主义的重要论述和关于办公厅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 面落实全国、全省相关会议要求,总结前期工作,分析当前形势, 通报典型问题,安排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目的就是进一步统 一思想、凝聚共识,以更坚定的决心、更有力的举措、更务实的 作风,推动我市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向纵深发展,为在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聚力建设幸福*提供坚强作风保障。下面, 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深刻认识为基层减负工作的长期 性、复杂性和紧迫性 近年来,市委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 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摆在突出 位置常抓不懈。特别是“三个年”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坚持标本 兼治、综合施策,取得了阶段性显著成效。 一减负成效落地生根,基层负担切实减轻。我们以刀刃向内 的勇气推进自我革命,将“减负”行动贯穿行政运行全过程,让 基层干部从冗余事务中彻底解脱。市级层面率先发力,构建“减 文、减会、减事”三维管控体系:建立文件签发“双审制”,对 可发可不发的文件坚决停发,2025 年市直部门发文数量较上年 下降 38%,其中“白头文件”“重复文件”基本清零;建成覆盖 市县乡村四级的视频会议系统,推行“一会多议”“套开会议” 模式,使跨部门协调会议平均时长缩短 45%,市级会议费预算整 体压缩 40%以上,部分职能部门降幅超 55%。更具突破性的是 督查考核机制改革,通过“合并同类项”“取消无效项”“保留核 心项”,将市级层面考核事项从 2023 年的 49 项精简至 1 项,考 核指标层级由四级压减为两级,指标数量从 2519 个精减到 175 个,砍掉 93%的非必要考核内容。改革后,基层迎接检查的频次 下降 82%,陪同汇报时间减少 70%以上。乡镇干部普遍反映: “过去一周要应付三四场检查,现在每月最多一次,终于能沉到 村里解决灌溉设施维修、低保核查等实际问题。”这些变化看得 见、摸得着,成为基层干部群众最直接的获得感来源。 二实干导向深度融入,发展势能不断汇聚。减负不是终点, 而是为干事创业“松绑赋能”。我们以减负为契机,将干部精力 引导至服务中心工作的主战场,形成“减负—增效—发展”的良 性循环。全市聚焦“三个年”活动(高质量项目推进年、营商环 境突破年、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锚定“八场硬仗”(产业升级、 乡村振兴、生态治理等),明确“七个加力提效”目标,建立“任 务清单+责任闭环”机制,让干部知道“干什么、怎么干、干到 什么程度”。减负后的干部队伍迸发出强劲动能:招商干部扎根 园区一线,2024 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较上年增长 67%;乡村振 兴驻村干部带领群众发展特色种植,建成千亩中药材基地 12 个; 窗口单位推行“一窗通办”,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 1 个工作日。 这份实干劲头转化为亮眼成绩:2024 年我市 GDP 增速、固定资 产投资增速等 6 项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省前三,政府工作群众满 意度、空气质量优良率、平安建设满意度等 11 项指标斩获全省 第一,其中营商环境评价跃居全省首位,市场主体总量突破 15 万户。这些成绩印证了“减负就是减束缚,增效才能促发展”的 深刻逻辑,彰显了实干导向带来的发展红利。 三作风建设持续深化,干事环境愈发优化。减负的过程,本 质上是作风重塑的过程。我们以减负为抓手,推动干部作风从 “重痕迹”向“重实效”转变,从“应付上级”向“服务群众” 转变,构建起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建立“无会周”“无文 日”制度,明确每月最后一周不召开全市性会议,每周三不印发 一般性文件,倒逼部门转变工作方式,从“靠文件指挥”转向 “靠调研指导”,2024 年市直部门领导干部基层调研时长较上年 增加 80%,形成有数据支撑、有解决方案的调研报告 320 余篇。 同时,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将减负成效与干部考核、评优评先挂 钩,对弄虚作假、变相增加基层负担的严肃问责,对实干担当的 优先提拔使用。这种鲜明导向让“躺平者”无处遁形,“奋进者” 得到激励:某县农业农村局因重复要求乡镇填报报表被通报批评, 而扎根社区解决物业纠纷的街道干部被评为“服务标兵”。如今, 全市干部队伍中“比服务、晒实绩、拼干劲”的氛围日益浓厚, 群众说:“干部现在上门不是来拍照留痕,而是真能帮我们协调 孩子入学、老旧小区改造的事。”作风的转变,让减负成果真正 惠及发展、惠及民生,为高质量发展筑牢了作风保障。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形式主义、 官僚主义具有顽固性、反复性,稍有松懈就可能反弹回潮。当前, 一些老问题尚未根除,一些新变种花样翻新,为基层减负工作依 然任重道远。从面上看,“文山会海”现象在部分领域仍有反弹。 有的单位发文仍然比较随意,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 的惯性思维尚未彻底扭转。有的会议议程冗长、陪会人员泛滥, 看似重视,实则增加了基层不必要的负担。从线上看,“指尖上 的形式主义”成为新的负担。各类政务 APP、工作群、、小程序 层出不穷,打卡留痕、积分排名、视频上传等要求,让基层干部 疲于应付,大量时间耗费在虚拟空间,占用了服务群众的宝贵时 间。“指尖之便”异化为“指尖之累”,这是我们必须高度警惕和 坚决纠正的新问题。从根上看,一些深层次问题亟待破解。比如, 有的督查检查考核,名义上整合了,但下去以后还是各唱各的调、 各看各的表,换汤不换药。有的调研活动,满足于“走马观花” 看“盆景”,不愿“解剖麻雀”听真话,调研成果缺乏针对性和 可操作性。更有甚者,少数干部在工作中失职失责、乱作为。近 期市纪委监委通报的一些案例,比如有的干部在行政审批中把关 不严、有的在项目验收中履职不到位、有的在整改工作中敷衍塞 责,这些问题的根子,都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作风顽疾紧 密相关。这些问题,不仅加重了基层负担、消耗了行政资源,更 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侵蚀了党群干群关系。对此,我们 必须保持高度警醒,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和韧劲,把这项工 作一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