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全市知识产权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全市知识产权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知识产权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 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全省知识产权工作会议精神,总结 2024 年我市知识产权工作成效,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部署 2025 年重点工作任务,加快推动国家知识产权强市试点城市建 设。参加今天的会议有市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 各区县分管知识产权工作的领导,市直有关部门业务骨干,以及 部分重点企业、高校代表。刚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 局)就全市知识产权工作情况作了汇报发言,区、县分别结合本 地特色产业知识产权工作作了交流发言,内容具体、措施务实, 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结合实际抓好落实。下面,结合工作实际, 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工作成效,深刻认识知识产权工作的战略意义 知识产权是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要素,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 重要标志。2024 年,市委、市政府始终把知识产权工作摆在突 出位置,以国家知识产权强市试点城市建设为抓手,统筹推进知 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全链条发展,取得了一系 列突破性进展,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一)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显著提升 我们坚持把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作为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 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平台搭建等多种措施,推动知识产 权数量与质量同步提升。2024 年,全市新增发明专利 874 件, 较上年增长 23%,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 6.69 件,高于 全省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其中高新技术企业贡献发明专利621 件,占总量的 71%。有效商标注册量突破 7.3 万件,新增地理标 志证明商标 3 件,县的“绿茶”、区的“柑橘”成功获批,实现 了县域地理标志零的突破。在专利质量方面,全年有 6 件专利被 认定为国家级专利密集型产品,数量居全省第二,其中企业的 “智能装备控制系统”专利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带动企业年 销售额增长 45%。这些数据充分说明,我市知识产权创造已从 “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转变,创新活力持续迸发。 (二)知识产权运用效益持续释放 我们积极探索知识产权市场化运营路径,创新“产学研用金” 协同模式,推动知识产权从“沉睡”到“活跃”的转变。通过全 面盘点驻衡高校存量专利 2537 件,建立高校专利数据库,促成 校企合作转化 1146 次,转化金额达 3.8 亿元。例如,南华大学 与医疗器械公司合作转化的“肿瘤精准放疗技术”专利,已实现 产业化生产,年产值突破 2 亿元,带动就业 500 余人。在知识产 权金融方面,全年完成专利质押融资 2.84 亿元,惠及企业 46 家, 其中**科技公司通过专利质押获得贷款 5000 万元,成功解决了 研发投入不足的难题。新增专利备案产品 254 件,带动相关产业 产值增长 15%,知识产权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 (三)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 我们始终坚持“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的工作 方针,构建了行政、司法、社会协同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2024 年,全市开展“双打”专项行动 6 次,查处商标侵权案件 132 起, 专利侵权纠纷案件 87 起,涉案金额达 1.2 亿元,其中查处的 “**白酒”商标侵权案,查获假冒产品 3000 余件,涉案金额 500 万元,有力震慑了侵权违法行为。建立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机 制,设立知识产权调解委员会,成功调解纠纷 65 起,调解成功 率达 92%。祁东黄花菜入选省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通过 强化地理标志保护,带动当地种植户人均增收 2000 元,保护工 作赢得了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可。 (四)知识产权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我们着力构建覆盖创造、运用、保护全链条的知识产权服务 体系,为市场主体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优化知识产权“3+1” 公共服务体系,建成市级知识产权服务中心 1 个、县级分中心 7 个,实现区县服务网络全覆盖。全年开展知识产权培训 56 场次, 培训企业负责人、研发人员等 3200 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 10 万 余份。规范知识产权代理市场,清理整顿不合规代理机构 12 家, 培育优质代理机构 8 家,服务质量显著提升。特别是在**产业园 区设立知识产权服务站,为园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帮助 企业解决知识产权问题 230 余个,服务满意度达 98%。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能力仍需加强,发明专利结构不够合理, 核心技术领域专利布局不足;二是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效率有待提 升,部分高校、科研院所专利“沉睡”现象依然存在,市场化运 营机制不够完善;三是知识产权保护协同机制不够健全,跨区域、 跨部门执法联动不足,维权成本较高;四是知识产权服务水平参 差不齐,高端服务人才短缺,难以满足创新主体多样化需求;五 是部分企业知识产权意识淡薄,重研发轻保护、重数量轻质量的 现象仍然存在。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 切实加以解决。 二、聚焦重点任务,全力推动知识产权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5 年是我市加快建成国家知识产权强市试点城市的关键 一年,我们要以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和转化运用为核心,突出 “大项目、大联动、大平台、大保护、大服务”五大抓手,推动 知识产权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以大项目为支撑,夯实知识产权工作基础 一是高水平承办局市共建推进大会。要精心谋划、周密部署, 把局市共建推进大会办成展示 X 知识产权工作成果、吸引高端 资源的重要平台。会前要梳理形成一批合作项目清单,会上力争 签约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高价值专利培育等重点项目 10 个 以上,总投资不低于 5 亿元。会后要建立项目跟踪机制,确保项 目落地见效,通过局市共建推动我市知识产权工作能级提升。 二是高质量编制“十五五”知识产权发展规划。要立足我市 产业基础和创新优势,深入调研论证,科学设定未来五年知识产 权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规划编制要突出前瞻性、 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高价值专利培育、地理标志产业化、知 识产权国际布局等方面提出具体举措,力争到 2030 年,每万人 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 12 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额突破 10 亿 元,使知识产权成为我市产业升级的核心支撑。 三是推动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建设。要指导常宁市、**县等申 报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制定个性化创建方案,在特色 产业知识产权培育、保护等方面形成可复制经验。支持南华大学、 X 师范学院等高校建设知识产权中心,建立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体 系,推动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