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高质量
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行动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对于加速城乡融合发展具有关
键意义,是全面推动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结合 X 地
区的实际情况,在 2025 年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高质量
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行动时,需做到“七个始终坚持”。
一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千万工程”诞生于习近平总书记
深切的为民情怀之中,自始至终都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
丽乡村当作一项强农、美村、富民的民心工程,将人民的利益视
为出发点与落脚点,想农民之所想,忧农民之所忧,直面农村发
展过程中农民最为迫切、反映最为强烈的生活环境问题。在借鉴
“千万工程”经验的过程中,我们应当聚焦群众面临的急难愁盼
问题,坚定整治的决心与恒心,保持工作的连贯性和政策的稳定
性,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切入点,深入开展垃圾、污水、厕所
这“三大革命”,竭尽全力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持续提升村民
的生活品质。
二是始终坚持久久为功。浙江省的“千万工程”历经了“千
村示范、万村整治”“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千村未来、万村共
富”三个阶段。从最初的垃圾收集、卫生改厕、河沟清淤起步,
逐步拓展到村道硬化、绿化亮化、整治农业面源污染,进而延伸
到产业培育、完善公共服务、培育乡风文明、加强乡村治理以
及数字化改革等方面。每个阶段不仅范围逐步扩大,内涵也不断
丰富,各个阶段前后相继、层层递进,最终造就了众多美丽乡
村,造福了无数农民群众,形成了具有引领发展意义的宝贵经验,
这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诠释,充分彰显了 A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光芒和伟大的实践力量。在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之际,我们要树立“功成不必在我”
的政绩观以及“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始终秉持一张蓝图
绘到底的信念,一任接着一任地努力,一锤接着一锤地夯实,推
动农村环境持续优化、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三是始终坚持因地制宜。浙江始终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
则,进行分类指导,依据不同地区的自身特色,探寻适合自身的
治理与发展模式。例如,丽水市依据山地特色构建起“山”系产
业体系,打造了“丽水山耕”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丽水山居”
农家乐民宿区域公用品牌以及“丽水山景”乡村旅游区域公用品
牌等,有效推动了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
东沙镇推行“四治融合模式”,组建网格理事会,成立村级调解
员队伍,并开发“平安通”APP 客户端,逐步汇聚基层治理的强
大合力,使得乡村环境日益优美。余村从“采石经济”成功转型
为“生态经济”,关停矿山和工厂,坚定地走上乡村旅游产业的
绿色生态发展道路。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时,我们要充
分发挥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的作用,真正深入基层一线,沉
下心去查找问题、剖析根源、克服困难并总结规律。要深入挖
掘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内涵,制定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建设的规划方案,切不可完全依赖专业公司进行定制。例如,
八里庄村、强计村、西营村、上良村、王村村等村庄可以借助旅
游公路的连接作用,依托仙堂山景区发展乡村旅游产业;虎口村、
建华村、司马村等村庄则可以以综合改革区为依托,大力发展生
态农业。
四是始终坚持育才引才。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要素,农村
人才匮乏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浙江围绕推进城乡一体化实施了一
系列改革创新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