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与探索等材料汇
编(6 篇)
目录
1.关于新时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与探索 ..........................2
2.关于 xx 职业教育的调研报告 ..............................................11
3.职教之思:xx 做对了什么? ...............................................24
4.职教之问:从高原到高峰,还有多远? ............................32
5.抢机遇抓优势促发展补短板优服务赢口碑 xx 省农民中职教育
调研报告 ...................................................................................42
6.党建引领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的实践探索报告 ................49
7.关于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调研报告 ....................................55
关于新时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与探索
自 19xx 年高校扩招以来,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高等教育
完成了从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过渡,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
竞争空前激烈,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大学
生就业不仅关系到大学生本人的利益和幸福,还会直接影响国家
的繁荣与稳定,如何推动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题,已经成为
现阶段我国社会各界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根据智联招聘围绕 2024 届毕业生发布的《大学生就业力调
研报告》,对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如下:
(一)就业偏好。一是偏好稳定职业。从期望就业的工作类
型看,2024 届求职毕业生中,xx.x%的毕业生希望进入国企工作,
占比排第一;其次是国家机关,占比为 xx.x%;期望进入事业单
位的比例是 xx.x%,而想进入民营企业的仅占 xx.x%。二是偏好
技术领域。从行业看,xx%的毕业生更倾向于高端制造业,xx%
的毕业生表示对高端制造业感兴趣,但因缺乏专业基础无法胜任
相关工作。从岗位看,xx.x%的求职毕业生希望到技术岗位工作,
占比在各岗位中排第一,高于 20xx 年的 xx.x%。三是就业态度
务实。近九成毕业生并不执着于“好工作”。仅 xx.x%的毕业生坚
定地追求“好工作”,认为必须一开始就找到好工作。数据表明,
多数毕业生求职态度更加务实,认同“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
(二)就业行为。一是求职时间更早。调研显示,在 2024
届毕业生中,xx.x%的毕业生在 20xx 年开始找工作,高于 20xx
届毕业生提前一年找工作比例的 xx.x%;36.9%的毕业生从 2024
年开始找工作。数据表明,2024 届毕业生对求职的准备更加充
足,愿意拿出更多时间寻找合适的工作。二是实习经历增加。从
实习经历看,xx.x%的应届毕业生有过两次及以上实习经历,
xx.x%的应届毕业生有过一次实习经历,共计达 xx.x%,高于 xxxx
年的 xx.x%。可见,毕业生对实习经历作用的认可度有所上升。
三是就业方向更灵活。调研显示,应届生慢就业、自由职业的比
例分别为 xx.x%、xx.x%,高于 20xx 年的 xx.x%、xx.x%,自由
职业、慢就业比例上升。
(三)影响就业的因素。数据显示,应届毕业生认为影响自
己成功拿到 offer 的因素中,排名前五的分别是:有相关实习经
历、社会实践经验丰富、名校毕业、专业就业前景好和学历高,
占比分别为 xx.x%、xx.x%、xx.x%、xx.x%和 xx.x%。
应届毕业生认为导致自己没有拿到 offer 的因素中,排名前
五的分别是:太迷茫、获取工作机会渠道少、毕业院校没名气、
掌握技能少以及缺乏实习经历,占比分别为 xx.x%、xx.x%、
xx.x%、xx.x%以及 xx.x%。
二、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原因分析
(一)总量问题。总量问题主要是大学生数量逐年增长与社
会提供岗位不足之间的矛盾。一方面,毕业生数量持续增长,
就业压力长期存在。根据教育部数据,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从
2020 年的 xxx 万人,增长到 2024 年的 x,xxx 万人,增长了 xxx
万人,说明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在过去五年中持续增加,加上往
年未就业学生,求职大学生数量逐年递增,劳动力市场供给不断
增加。另一方面,劳动力市场需求不足,就业环境不容乐观。受
到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国内发展形势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我国
经济增长速度放缓,部分企业出现裁员或者招聘需求减少的情况,
应届毕业生求职压力增大,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二)结构性问题。结构性矛盾主要是由于求职者的技能与
职位空缺不相符所导致的。主要是受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技术
进步等因素影响,用人单位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显著增加,而高
校教育体系未随着经济变化和技术进步及时调整,导致劳动力市
场上存在市场需求快速变化与高校滞后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一
方面,市场人才需求发生变化。随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及信息
技术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快速进步,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综
合素质和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高技能人才和创新型人
才的需求显著增加,对缺乏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毕业生需求相
应减少。另一方面,高校人才培养机制滞后。高校教育和培训体
系缺乏灵活性和适应性,培养专业和培训课程未能适应市场需求,
也缺乏对各行业人才需求的预判,导致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
近年来,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但并没
有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还是重理论、轻实践,培养
的学生缺乏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造成毕业生就业能力不足,出
现培养出的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所需技能不匹配的情况。
(三)摩擦性问题。摩擦性问题主要是由于供求信息传播不
顺畅、就业信息不充分所导致的。较典型的是区域间或行业间人
才供求信息不对称,导致一些岗位急需人才,而合适的人才由于
不掌握相关信息而被动流向其他岗位,造成人才资源配置错位。
一方面,信息交流平台作用发挥不强,用人单位和大学生交流不
畅。目前大学生求职渠道有各大高校举办的校园招聘会、国家和
地方的官方网站,也有 BOSS 直聘、智联招聘等求职网站,求职
信息的获取方式多种多样,但信息交流平台尚未真正发挥促进用
人单位和大学生之间信息高效交流的作用,双方因为信息获取不
充分而难以匹配的问题仍然存在。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