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2025年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上的经验汇报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 2025 年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 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上的经验汇报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在此召开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 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意义重大。过去的一段时间,特 别是进入五年过渡期收官之年以来,*县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 州决策部署,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探索形成了一套行 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在此,我谨代表县委、县政府,就我县过渡 期驻村帮扶工作的几点经验做法,向各位作汇报。 一、强化体系建设,筑牢责任堤坝,在“闻令而动”中彰显 担当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驻村帮扶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 构建权责明晰、运转高效的责任体系,才能确保力量下沉、任务 落地。我们始终将压实工作职责作为首要任务,坚持多向发力、 齐抓共管,将责任压力与工作动力精准传导至每一名驻村干部。 我们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机制,县委书 记亲自挂帅,当好“一线总指挥”,分管县领导靠前指挥、盯着 抓、抓具体,确保了政令畅通、步调一致。全县 13 个镇、79 个 村的党组织书记作为本辖区的直接责任人,主动牵头、积极作为; 78 个帮扶单位则深入参与、协同配合,形成了“县抓总、镇主 战、村落实”的强大合力。我们要求各级部门主动作为,提前研 究过渡期后的常态化帮扶政策,确保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为 长效帮扶提供坚实制度保障。为确保帮扶工作从“纸上”落到 “地上”,我们全面推行“承诺践诺”制度。各驻村工作队紧扣 “三保障”核心指标,围绕产业、就业、消费帮扶及小额信贷、 兜底保障等关键环节,深入调研,结合村情民意,研究制定了 3 至 5 项年度民生实事。截至目前,全县驻村工作队已累计推动落 实各类帮扶资金超过 4990 万元,实施各类惠民项目 100 余个, 为群众办好事实事 550 余件,每一笔资金、每一个项目都凝聚着 帮扶干部的心血与汗水。为保证驻村干部能全身心投入工作,我 们实行严格的脱产驻村管理。驻村期间,干部党组织关系全部接 转到所在村,原单位不得安排其承担任何本单位业务工作。同时, 县委组织部、县农业农村局和各镇党委组成联合督导组,通过 “四不两直”方式进行随机性暗访,及时掌握驻村干部到岗到位 情况。我们欣喜地看到,广大驻村干部真正做到了“人在岗、心 在村、事在办”,成了乡亲们信得过、靠得住的“主心骨”。 二、聚焦提质增效,创新帮扶路径,在“精准施策”中激发 动能 如果说责任体系是“骨架”,那么精准有效的帮扶举措就是 “血肉”。我们坚持问题导向,持续创新帮扶模式,努力让脱贫 成色更足、乡村振兴底色更亮。 (一)产业赋能,变“输血”为“造血”。产业振兴是乡村 振兴的重中之重。我们立足县域资源禀赋,大力推动特色产业发 展,其中,桑枝松茸菌种植项目就是我们探索“变废为宝”、发 展循环经济的成功案例。过去,我县大量桑枝被废弃,既浪费 资源又污染环境。通过引进先进技术,我们指导农户将桑枝粉碎 并发酵制成培育食用菌的基料。采摘后的菌糠又可作为优质有机 肥还田种桑,形成了“桑-蚕-菌-肥”的绿色循环发展模式。 在技术推广中,我们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由企业 统一提供菌包、统一进行技术指导、统一回收成品。为了确保成 功率,我们的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地教导农户掌握地 栽模式的关键技术,包括基料铺设厚度、覆土标准以及对温度和 湿度的精细化管理。实践证明,这一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以一户普通蚕农利用约 100 平方米的闲置蚕房为例,一个冬季可 产出鲜菌约 1.5 万斤,由企业统一回收后,可为该户家庭带来至 少 3 万元的额外收入。据统计,仅 2024 年,我县桑枝食用菌现 代农业园区就已带动农户增收超过 500 万元。这项产业不仅盘活 了闲置资源,更让群众在家门口找到了新的致富门路。 (二)培训赋智,变“要我富”为“我要富”。扶贫先扶志, 扶贫必扶智。我们深知,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是巩固脱贫成果、 走向共同富裕的根本之策。一方面,我们狠抓驻村干部的能力提 升。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全县驻村干部进行了为 期 3 天以上的全覆盖集中培训,并组织闭卷测试,确保他们熟练 掌握各项衔接政策,成为乡村振兴的“行家里手”。同时,我们 还组织了 12 场次的现场交流和观摩学习,让 31 个脱贫村的“书 记”讲给“书记”听、“书记”跟着“书记”学,在互学互鉴中 共同进步。另一方面,我们注重对群众的感恩教育和思想引导。 驻村工作队牵头,利用春节、火把节等重要节点,通过群众喜闻 乐见的“坝坝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