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县乡村振兴局抓改革促乡村振兴工作经验汇报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县乡村振兴局抓改革促乡村振兴工作经验汇报 近年来,我县乡村振兴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紧扣中央和省市关于深化农村改革的 决策部署,坚持把改革作为破解乡村振兴难题的“关键一招”, 聚焦“产业怎么兴、农民怎么富、乡村怎么美、治理怎么优”四 大核心课题,以系统集成思维推进改革创新,探索形成了一批具 有县域特色的实践路径。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以“三链融合”改革为牵引,从“单点突破”到“全链 增值”的产业升级实践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针对过去我县农业存在的“产 业链条短、附加值低、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我们创新推行 “产业链、价值链、利益链”三链融合改革,推动传统农业向现 代农业转型升级。 一是延伸产业链,破解“有产品无产业”困境。针对我县特 色农产品“散、小、弱”现状,开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精 准培育行动,组建由农业农村、商务、供销等部门牵头的产业规 划专班,深入 23 个乡镇开展“田野调研”,摸排出茶叶、中药材、 生态养殖等 8 类具有市场潜力的优势品种。在此基础上,创新 “园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投资 X 亿元建设现代农 业产业园 X 个,配套冷链仓储、初深加工、电商物流等设施, 推动茶叶加工转化率从 35%提升至 72%,中药材精深加工产值 占比提高至 X%。比如,XX 镇依托万亩高山茶园,引进省级龙 头企业建设“茶旅融合示范园”,开发茶饮料、茶食品、茶保健 品等 X 类产品,带动周边 X 个村发展茶园 X 亩,茶农亩均增收 X 元以上。 二是提升价值链,破解“有品质无品牌”瓶颈。针对农产品 “优质不优价”问题,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建立“区域公用 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三级体系。一方面,深挖地域文化内 涵,注册“XX 山珍”“XX 硒米”等县域公用品牌,制定统一的 生产标准、包装标识和质量追溯体系;另一方面,举办“农民丰 收节”“农产品展销会”等活动,通过“直播带货+电商矩阵”拓 宽销售渠道,培育本土网红主播 X 名,开设网店 X 家,推动农 产品线上销售额年均增长 X%。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创新 “数字赋能”模式,在 X 个重点村安装物联网监测设备,实时 采集土壤、气候、生长数据,为农产品贴上“数字身份证”,让 消费者扫码就能看到生产全过程,XX 村的有机蔬菜因此溢价 X%仍供不应求。 三是绑定利益链,破解“有收益无共享”矛盾。针对农户与 经营主体“联而不紧、利而不均”问题,推广“保底收益+按股 分红”“土地托管+服务增收”“务工就业+技能奖励”等利益联结 机制。比如,在 XX 村试点“土地入股+集体经营”模式,村民 以土地经营权入股村合作社,占股 X%,合作社引入企业负责技 术销售,占股 X%,村集体以基础设施入股占股 X%,去年实现 分红 X 万元,户均增收 X 元;在 XX 乡推行“劳务合作社”,组 织留守妇女、老人参与基地管护、采摘包装,人均年务工收入 达 X 万元。通过改革,全县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农户覆盖率达 X%,农民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占比分别提高至 X%、X%, 真正让农民成为产业发展的“主角”和“受益者”。 二、以“三权分置”改革为突破,从“沉睡资源”到“活水 源头”的要素盘活实践 农村改革的核心是激活人、地、钱等关键要素。我们聚焦 “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以农村“三权分置” 改革为突破口,打通要素流动堵点。 一是深化土地制度改革,让“闲地”生“金”。 针对农村承 包地碎片化、宅基地闲置化问题,开展“土地清查+确权颁证” 专项行动,完成 X 万户承包地、X 万宗宅基地确权登记,颁发 证书 X 万本。在此基础上,探索“土地流转+托管服务”模式, 由村集体牵头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将分散地块集中连片,引进 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耕种管收”全程托管,既解决了“谁来种 地”问题,又降低了生产成本。比如,XX 村将 X 亩零散耕地托 管给专业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