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垃圾专项整治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垃圾专项整治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
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
府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对我市垃圾专项整治工作进
行再动员、再部署、再加压。垃圾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
一环,直接关系到我们城市的环境质量、发展品位和民生福
祉。我们必须以清醒的认识、坚定的决心和有力的举措,全力
打赢这场攻坚战和持久战,为市民群众创造更加清洁、优美、
宜居的生活环境。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严峻形势,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深刻把握垃圾治理的
紧迫性与重要性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垃圾治理工作,全市上下协
同努力,在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建设、末端处置能力提升等方
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城乡人居环境面貌有了明显改善。但
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成绩是阶段性的,问题和挑战依然
严峻,容不得我们有丝毫的松懈和自满。
首先,垃圾围城的压力日益凸显。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
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生活垃圾产生量持续攀升。根据最
新测算,当前我市主城区日均生活垃圾产生量已超
过8500吨,建筑垃圾、工业固废等更是体量巨大。与此相对的
是,我们的末端处置能力尚存短板,处理设施长期处于高负荷
运行状态。全国数据显示,2024年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量已
占总处理量的83%,许多先进城市已实现原生垃圾“零填
埋”。相比之下,我市焚烧替代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部分区
域仍依赖于传统的卫生填埋方式,这不仅占用了宝贵的土地资
源,也带来了巨大的环境风险隐患。
其次,治理体系的短板依然存在。我们的垃圾治理工作在源
头分类、中间收运、末端处置的全链条闭环管理上还存在薄弱
环节。部分居民小区垃圾分类覆盖率虽高,但分类准确率有待
提升,前端“分”与后端“混”的现象时有发生,挫伤了群众
的积极性。部分区域收运体系不健全,特别是城乡结合部、背
街小巷、农村地区,存在垃圾清运不及时、收运车辆“跑冒滴
漏”等问题。此外,建筑垃圾、装修垃圾等大件垃圾的规范化
管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不高,偷倒乱倒现象屡禁不止,成为城
市管理的“牛皮癣”。
最后,监管执法的威慑力有待加强。长期以来,我们对垃圾
乱倾倒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偏软,存在“发现难、取证难、
处罚难”的问题。一些不法分子受利益驱使,铤而走险,甚至
形成了跨区域非法倾倒的黑色产业链。这种行为不仅严重破坏
生态环境,也扰乱了市场秩序,损害了政府公信力。人民群众
对此反映强烈,要求我们必须拿出“长牙齿”的硬措施,坚决
予以打击。
同志们,垃圾问题看似小事,实则是关乎人心向背的民生大
事,是检验我们治理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试金石”。我们必须
站在讲政治、顾大局、惠民生的高度,深刻认识到抓好垃圾专
项整治,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必然要
求,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需要,是提升城市
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全市各级各部门务必摒弃“歇歇脚、
喘口气”的想法,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壮士断腕的决
心,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二、坚持问题导向,以精准有力的组合拳破解垃圾治理的关
键难题
针对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
向、结果导向,拿出超常规的力度和举措,集中力量打好歼灭
战。关键是要在“查、治、罚”三个环节上实现新突破。
(一)以“翻箱倒柜”之势,推动问题排查再深入,确保底
数清、情况明。问题找不准,整治就是一句空话。必须下
定“掘地三尺”的决心,开展一次全覆盖、无死角的拉网式大
排查,彻底摸清我市垃圾问题的存量和分布。一是要织密“人
防”网格。要全面深化和落实网格化管理机制,将全市划分为
若干个责任网格,明确网格员的巡查职责,建立排查、整治、
监测、治理“四个清单”,做到责任到人、任务到岗。各街
道(乡镇)要切实担负起属地主体责任,组织力量对辖区内的
建筑工地、闲置地块、河道沟渠、城乡结合部、废弃厂房等重
点区域进行地毯式排查,确保不留死角、不留盲区。二是要善
用“技防”手段。要充分拥抱现代科技,为垃圾治理插上“智
慧的翅膀”。我们要加快推进“城市大脑”和“数字孪生城
管”建设,将垃圾治理全面纳入智慧城市管理体系。比如,在
垃圾分类投放点,可以安装具备AI识别功能的智能监控设
备,自动抓拍不规范投放行为,并实时预警。在重点监管区
域,可以运用无人机航拍、高清视频监控等手段,对偷倒乱倒
行为进行全天候监测。对于垃圾清运车辆,要全面安装GPS定位
系统,实现运输轨迹全程可视化监管,从技术上杜绝“跑偏滴
漏”。这些技术手段的应用,能够极大地提升我们发现问题的
效率和精准度,实现从被动响应向主动发现的转变。
(二)以“啃硬骨头”之勇,推动专项整治再加劲,确保整
改实、效果好。排查出问题是第一步,更关键的是要真刀真枪
地去解决问题。要坚持分类施策、标本兼治,集中力量攻克一
批老大难问题。一是在末端处理上,要加快推进“焚烧替代填
埋”的结构性转变。这是大势所趋,也是治本之策。我们必须
加快推进现有焚烧发电厂的扩能升级和新建项目的规划建设。
要对标先进城市100%无害化处理率和高焚烧处理率的目标为我
市定下硬指标:力争到2026年底,全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
占比达到90%以上,基本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财
政、发改、自然资源等部门要强化要素保障,为项目建设开
辟“绿色通道”。二是在重点领域上,要实施精准攻坚。针对
建筑垃圾,要借鉴长三角地区的成功经验,建立从源头产生、
中端运输到末端处置的全过程监管体系。要强制推行电子联单
制度,确保每一车建筑垃圾的去向都可追溯。同时,要大力扶
持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变废为宝,形成产业化发展。针
对厨余垃圾,要完善分类投放、收运、处置体系,推广就地脱
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技术,将其转化为有机肥料或生物质能
源,实现源头减量和循环利用。针对农村垃圾,要积极探索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