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半年度工作会议暨大气污
染防治重点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大家好!在全市生态环境工作进入关键攻坚阶段的重要时
刻,我们齐聚一堂,共同召开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半年度工作会议
暨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作推进会。这是一次总结经验、查找问题、
明确方向、凝聚力量的重要会议,对于我们顺利完成全年目标任
务,推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具有重大意义。
刚才,会议紧凑而有序地进行了一系列议程。大气处等相关
部门以详实的数据、深入的分析,通报了上半年环境空气质量的
具体状况、污染成因的精准剖析、执法监管的实际情况以及重点
工作的推进进展。这些通报内容,既展现了我们在生态环境保护
工作中取得的成绩,也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部分区生态环境局还作了交流发言,分享了各自在生态环境保护
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创新做法,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下面,我围绕“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守牢底线”这一主
题,讲三点意见。
一、以归零心态再出发,在攻坚克难中扛起生态担当
同志们,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生态环境保护
各项任务已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这就像一场马拉松比赛,
我们已经跑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每一步都至关重要,每一秒都
决定着最终的胜负。
从上半年公布的数据来看,我们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
令人欣喜的成绩。全市 PM2.5 平均浓度同比下降了 X%,这意味
着我们城市的空气更加清新,市民呼吸到的每一口空气都更加健
康。优良天数比率达到了 X%,蓝天白云的日子越来越多,城市
的天空更加湛蓝,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美丽河湖建
设完成率超 80%,一条条清澈的河流、一个个碧波荡漾的湖泊,
成为了城市中亮丽的风景线,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无废城市”建设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资源循环利用率不断提
高,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为城市
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在成绩的背后,我们还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个别指标如臭氧
浓度同比上升了 X%,臭氧污染已经成为影响我市空气质量的重
要因素之一。臭氧具有强氧化性,对人体的呼吸道和眼睛等器官
会造成损害,尤其是对儿童和老人等弱势群体的健康影响更为明
显。部分区域施工扬尘管控出现反弹现象,施工扬尘不仅会污染
空气,还会对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困扰,影响城市的整体形象。
这些问题就像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阻碍着我们生态环境保护工
作的顺利推进。形势逼人,挑战犹存,我们容不得半点懈怠,必
须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措施,全力以赴打好这场攻坚
战。
(一)要拧紧“目标弦”,以决战姿态冲刺收官战。“十四五”
规划目标不是一组简单的数字,而是我们对人民群众作出的庄严
承诺。它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关系到我们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未来。我们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
和使命感,对照《上海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任务清
单,逐项梳理、逐条销号。就像整理房间一样,把每一个角落都
清理干净,把每一项任务都落实到位。对于进度滞后的指标,必
须建立“一把手”负责制。各单位的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亲自
研究部署,亲自协调解决问题,确保各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
有人负责。实行“日调度、周通报、月考核”的工作机制,每天
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调度,及时掌握工作动态;每周对工作情况
进行通报,表扬先进,鞭策后进;每月对工作成效进行考核,将
考核结果与单位的绩效挂钩,与干部的评先评优挂钩。通过这种
严格的工作机制,确保年底前啃下“硬骨头”,顺利完成“十四
五”规划的各项任务目标。
(二)要绷紧“责任链”,以系统思维织密防护网。生态环
境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
不能各自为战、单打独斗。我们要强化“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
生产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的“三管三必须”责任体
系,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生态
环境保护大格局。在工业领域,要推广绿色供应链管理。鼓励企
业采用环保原材料、节能减排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从源头上减少
污染物的排放。例如,一些大型制造企业可以要求其供应商提供
符合环保标准的产品,推动整个供应链的绿色化发展。在交通领
域,要加速新能源车替代。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力度,完
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有率。同时,优
化交通布局,鼓励绿色出行,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在建筑领域,
要严控扬尘排放标准。加强对建筑施工工地的监管,要求施工单
位采取有效的防尘降尘措施,如设置围挡、洒水降尘、覆盖防尘
网等,确保施工扬尘得到有效控制。
(三)要握紧“创新拳”,以科技赋能提升精准度。在数字
化时代,数字化治理是破解生态环境保护难题的关键。我们要加
快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充分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
航拍、地面监测站点等技术手段,实现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全方位、
全时段、全覆盖监测。通过 AI 算法预测污染趋势,提前发现潜
在的污染风险,为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例如,利用大数据分
析,我们可以预测出某个区域在特定时间段内可能出现臭氧污染,
从而提前采取措施进行防控。通过“环保码”实现企业分级管控。
根据企业的环境信用状况、污染物排放情况等因素,为企业赋予
不同颜色的环保码。环保码就像企业的“环境身份证”,监管部
门可以根据环保码的颜色对企业进行分类监管,对绿色码企业给
予政策支持和优惠,对红色码企业进行重点监管和处罚,提高监
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上半年,浦东新区试点建设的“智慧环保
平台”已成功预警 X 次污染过程,为及时采取防控措施赢得了
宝贵时间。这个经验要尽快在全市推广,让科技为生态环境保护
插上腾飞的翅膀。
二、以问题导向破难题,在精准施策中提升治理效能
同志们,生态环境问题具有复杂性、反复性的特点,就像顽
固的疾病一样,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治愈的。我们必须坚持“哪里
有问题就解决哪里”的原则,以问题为导向,精准施策,不断提
升生态环境治理效能。上半年执法检查发现,部分企业环保设施
“建而不用、用而不全”,这就像一个人买了健身器材却放在家
里积灰,不仅浪费了资源,还无法达到健身的目的。企业作为污
染防治的主体,必须切实履行环保责任,确保环保设施正常运行,
污染物达标排放。一些基层单位存在“重部署轻落实、重检查轻
整改”现象,工作停留在表面,没有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