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县委书记在XX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的汇报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县委书记在 XX 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 上的汇报 尊敬的 XX 书记、XX 市长,各位领导,同志们: 八月的 XX 大地,天高云淡,稻香扑面。今天,全市文旅产业高 质量发展推进会的“接力棒”传到了 XX 县,各位领导和同志们 亲临 XX,观摩指导、传经送宝,这是对 XX 工作的巨大鼓舞和有 力鞭策。在此,我谨代表 XX 县委、县政府和全县各族人民,对各 位领导和同志们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衷心的感谢!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自 2022 年起,全市文旅产业高 质量发展推进现场会已在多个兄弟旗县成功举办,每一站都亮点 纷呈、成果丰硕,为我们树立了标杆、提供了样板。作为收官之 站,我们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刚才,与会领导一同观摩了 XX 县的几个文旅项目点,实地感受了 XX 的发展脉动。下面,我将结 合观摩情况,就 XX 县近年来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探 索、初步成效和未来思考,向各位领导作一简要汇报。 一、对标看齐,谋篇布局,在融入全市发展大局中找准 XX 定 位 文旅产业是典型的“一业兴、百业旺”的综合性产业,更是 承载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幸福产业。XX 县委、县政府始 终牢记市委、市政府的殷殷嘱托,深刻领会 XX 书记在历次推进 会上的讲话精神,坚持将文旅产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 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来抓,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我们 深刻认识到,XX 县的文旅发展,绝不是关起门来的“独角戏”,而 是全市文旅大合唱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声部”。为此,我们始终坚 持“三个融入”: 一是思想上融入“悦来 XX”品牌体系。我们清醒地认识到,XX 县的文化旅游资源禀赋,既有独特性,也需要在大品牌下寻求协同。 我们主动将自身定位为“悦来 XX”品牌的重要承载地和特色体 验区,所有的规划、项目和宣传,都紧紧围绕“悦来 XX”的核心 内涵展开,力求做到“同频共振、和而不同”,为“悦来 XX”品 牌增光添彩,而非另起炉灶、分散精力。 二是战略上融入“XX 战略”空间布局。市委提出的“XX 战 略”和“XX 基地”建设,是指导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总纲领。我们 立足 XX 县的区位特点和资源优势,在全市的“大棋盘”中找准 了自己的“小坐标”。我们主动承接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积极联 动周边旗县的优势资源,明确了以“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和 “北部生态康养休闲带重要节点”为核心的发展定位,着力打造 差异化、互补性的旅游产品,推动区域联动、客源互送。 三是行动上融入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市委、市政府建立的 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考评机制,是指挥棒,也是度量衡。我们坚持 以考评促提升,逐项对标对表,将市里的各项任务要求细化分解为 县里的具体项目、具体举措和具体责任,形成了“年初建账、季 度对账、年底交账”的闭环管理机制。正是这种对标看齐的意识, 使得 XX 县文旅产业的发展方向更加清晰,发展步履更加坚实。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XX 县 文旅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2022 年至 2024 年,全县游 客接待总量从 215 万人次增长至 358 万人次,年均增长 29.1%;旅 游综合收入从 18.6 亿元增长至 31.2 亿元,年均增长 30.2%。预计 到 2025年底,游客接待量有望突破 4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 36 亿元。这些数据的背后,是我们坚持融入大局、苦干实干的生 动注脚。 二、精准发力,融合创新,在打造文旅核心吸引物上实现多点 突破 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核心在于供给侧的优化升级。如 果说过去的发展更多是依靠“老天爷”的恩赐,那么现在和未来 的竞争,则必须依靠“老祖宗”的智慧和我们这一代人的创造。 我们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游客需求,着力在“文、农、旅”三字上 做文章,推动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 (一)深耕“文”的内涵,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文化是旅 游的灵魂。XX 县历史底蕴相对厚重,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我们摒 弃了“有说头、没看头”的传统说教模式,致力于让静态的文化 资源变成动态的旅游体验。 一是活化历史 IP。我们深入挖掘以“XX 将军”为代表的英 雄文化,投资 1.2 亿元,建成了集陈列展示、情景再现、红色研学 于一体的“XX 将军纪念园”,并运用全息投影、VR 骑行等技术, 打造了沉浸式体验剧《烽火 XX》,让游客在互动中感知历史、崇 敬英雄。项目自 2024 年运营以来,已成为我市重要的爱国主义教 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打卡地,年接待研学团队超过 300 批次。 二是活化非遗技艺。针对“XX 草编”“XX 剪纸”等非物质 文化遗产,我们改变了过去单纯“输血式”的保护方式,在“XX 古镇”核心区打造了“百工坊”非遗体验街区。通过“非遗传承 人+市场化公司+游客体验”的模式,将传统手工艺品开发成伴手 礼、文创产品和体验课程,让非遗在市场中焕发生机.2024 年,仅 “百工坊”街区就实现旅游商品销售收入超过 1500 万元,直接带 动 300 余名手工艺人增收。 (二)放大“农”的优势,让田园风光“火”起来。XX 县是 农业大县,拥有百万亩优质农田,这是我们发展乡村旅游的最大底 气。我们坚持“农区即景区、田园即公园”的理念,推动农业与 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深度嫁接。 一是打造视觉震撼的大地景观。刚才大家观摩的“万亩稻田 艺术公园”,就是我们的一个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