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 县关于村(社区)“两委”换届准备工作情
况的报告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关于做好新一届村(社区)“两委”
换届工作的决策部署,我县坚持高站位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质
量落实,将换届工作作为当前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头等大事和核
心任务。自准备工作启动以来,全县上下统一思想、迅速行动,各
项前期工作已全面铺开并取得阶段性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
下。
一、总体情况与指导思想
本轮换届工作是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根基、推进基层治理体
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举措。全县预计将有 XX 个行政村和
XX 个社区参与本次换届选举,涉及面广、关注度高、任务艰巨。
我县始终坚持以党的领导贯穿换届工作全过程,以选优配强“两
委”班子为核心目标,以平稳有序完成换届任务为底线要求。总
体指导思想是:严格遵循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发扬民主,配强班
子,优化结构,提升能力,确保换届过程风清气正、换届结果人民满
意,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化基层治理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已开展的主要准备工作
我县秉持“谋定而后动”的原则,坚持下好“先手棋”、打好
“主动仗”,从调查摸底、人选培育、风险防范、责任落实四个
维度入手,系统化、前瞻性地推进各项准备工作。
(一)深入调研摸底,确保底数清晰
精准的研判是科学决策的基础。为做到“心中有数”,县委
组织部牵头,联合纪委监委、民政、农业农村、信访等部门,组建
联合调研组,自上而下对全县所有村(社区)开展了一轮全覆盖、穿
透式的调查摸排。
1.班子运行状况“大评估”。深入各村(社区),通过座谈访谈、
民主测评、个别谈话等方式,对现任“两委”班子的政治表现、
履职能力、工作实绩、群众口碑进行综合分析研判。重点关注班
子团结情况、议事决策程序规范性、重点任务完成度以及群众满
意度,形成“一村(社)一策”的班子运行分析报告,为换届工作提
供决策参考。
2.后备力量储备“大盘点”。动态更新后备干部人才库,深入
了解后备人选的思想动态、能力特长和群众基础。重点从致富能
手、退役军人、大学毕业生、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中发现和储
备优秀人才。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县已储备村级后备力量约 1200
余人,为实现“优中选优”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3.社情民意选情“大走访”。组织乡镇包村干部、驻村工作
队等力量,进村入户,广泛听取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对换届工作
的意见建议和真实诉求。全面掌握可能影响换届的重点、难点、
热点问题,特别是对选情复杂的重点村、难点村,提前进行分析预
判,建立专门台账,做到情况明、底数清。
(二)优化人选储备,建强骨干队伍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村(社区)“两委”班子是换届工作的核心
目标。我县坚持把优化班子结构、提升整体功能作为人选工作的
重中之重。
1.拓宽来源“育苗子”。实施“雏雁培育”计划,精准滴灌,对
有潜力的后备人才,通过理论培训、政策解读等方式,提升其政治
素养和理论水平。同时,严格落实候选人资格联审机制,对照不得
担任“两委”成员的负面清单,联合纪检、政法、信访等 12 个部
门进行资格审查,坚决把不符合条件的人员挡在门外,确保人选
“源头”纯净。
2.实践锻炼“搭台子”。坚持在事上练、在干中学,有意识地
给后备干部交任务、压担子。通过安排参与乡村建设、产业发展、
信访维稳、疫情防控等中心工作,进行实战练兵,提高其处理复杂
问题的能力和群众工作能力。这种跟岗锻炼的方式,不仅能有效
检验其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更能观察其在群众中的口碑和威信。
3.动态管理“筛种子”。建立健全后备干部动态调整机制,对
表现突出、群众认可的及时纳入储备库重点培养;对表现平庸、
能力不足或存在问题的,及时调整出库。通过“能进能出”的动
态管理,确保人才储备库既有充足的“数量”,更有过硬的“质
量”,为换届选举提供了一批靠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备选人
才。
(三)聚焦风险防范,前置化解隐患
换届选举是各种矛盾的凸显期和多发期。我县牢固树立底线
思维,将风险防控贯穿于换届工作的全过程、各环节,力求抓早、
抓小、抓苗头。
1.全面排查风险隐患。结合前期的调研摸底,系统梳理和识
别了五类主要风险:一是宗族、宗教、黑恶等势力干扰破坏选举
的风险;二是因历史遗留问题、财务纠纷等引发的信访矛盾风险;
三是因程序不规范操作引发的选举合法性风险;四是利用网络散
布不实信息、恶意炒作的舆论风险;五是拉票贿选等违纪违法行
为破坏选举风气的风险。
2.靶向施策化解矛盾。针对排查出的风险点,实行清单化管
理、台账式推进。对信访矛盾突出的村(社区),由乡镇党委书记包
案,成立工作专班,限时化解;对宗族势力等影响较大的地区,提前
做好宣传引导和重点人员稳控工作;对财务管理混乱的村,由县级
主管部门牵头,全面开展离任经济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