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在公司2025年青年干
部党校培训班上的研讨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能有这样一个宝贵的机会,在这里分
享我参加本次青年干部培训班以来的一些粗浅感悟。开班不过
短短数日,但对我内心的触动与思想的激荡,却远超预期。坦
白说,在接到培训通知时,我内心更多的是一种完成任务式的
惯性,但8月3日那天,在*师范大学的开班仪式上,*领导语重
心长的一席话,如同一记警钟,瞬间敲醒了我思想深处某些安
于现状的惰性。特别是“政治忠诚压舱石”“淬炼硬功夫”等
要求,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这次学习的意义,也开始反思自己过
往工作的得与失、知与行。
今天,我想围绕“唤醒”与“淬炼”这两个词,谈三点不成
熟的体会,向各位领导、老师做个汇报,也与同学们共勉。
一、从“身至”到“心至”:一次初心的深刻唤醒
过去,我总觉得“党性修养”和“理想信念”这些概念,是
写在文件里、讲在会议上的宏大叙事,虽然重要,但距离自己
的日常工作似乎隔着一层看不透的薄纱。在按部就班的工作
中,我更习惯于将目光聚焦在具体的业务指标、项目的进度节
点上,认为把这些事情做好,就是对公司、对岗位最大的负
责。
然而,本次培训安排的现场教学,给了我一次强烈的情感冲
击和思想洗礼。当我们集体乘车前往*革命纪念馆时,我的心情
还很平静。但当我真正踏入那片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土地,当我
看到展柜里陈列的一件件朴素却力重千钧的革命文物时,我内
心的壁垒被彻底打破了。那只被反复使用、边缘已经磨掉搪瓷
的茶缸,那双鞋底已经磨穿、经过多次缝补的旧皮鞋,那一封
封字迹刚劲、运筹帷幄的电报手稿……这些静默无言的物
品,仿佛都在诉说着一段风云激荡的岁月。最让我心潮澎湃
的,是看到开国大典的黑白影像资料。当那句“中国人民从此
站起来了”的宣告,通过略带杂音的音响传遍整个展厅时,我
感到一股热流从心底直冲头顶,眼眶瞬间湿润。那一刻,书本
上那些关于“革命到底”“赶考清醒”的文字,不再是冰冷的
概念,它们拥有了温度、声音和画面,变得具体而滚烫。我深
刻地体会到,前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红色江山,绝不仅仅
是一段历史,而是融入我们血脉的基因,是我们每一代人必须
守护好的责任与使命。这次经历让我真正明白,党性修养并非
虚无缥缈的口号,它根植于对历史的深刻认知和对人民的深厚
情感之中。它要求我们必须时常回望来时的路,才能看清脚下
的方向,也才能积蓄走向未来的力量。这种从“身在现
场”到“心在情境”的转变,是对我初心的一次深刻唤醒。
二、从“圆滑”到“斗争”:一次担当精神的自我淬炼
开班讲话中提到,要“发扬敢于斗争的作风”,这句话引发
了我长时间的沉思。在过往的工作中,我自认为是一个善于沟
通、注重和谐的“好同事”。面对一些棘手的矛盾和难题,我
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如何更“艺术”地处理,如何找到一个各方
都能接受的折中方案,以维持表面的平稳与和谐。我甚至曾为
自己这种“高情商”的处理方式而感到些许自得。
但通过这几天的学习和与同学们的交流,我开始对自己这种
所谓的“圆滑”产生了深刻的怀疑。在一次小组讨论中,我们
围绕“政治忠诚与业务效率”的关系展开了探讨。一位同学尖
锐地提出一个问题:当我们为了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