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XX 县公务用车管理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公务用车管理工作推进会议,主要
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全面落实
省、市关于公务用车管理的最新要求,总结前一阶段工作,分析当
前形势,正视存在问题,安排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刚才,我们共
同学习了市级有关文件精神,相关技术同志对信息管理平台的操
作进行了专业培训,县纪委监委的同志结合典型案例进行了深刻
的警示教育,内容很具体,要求很明确,希望大家认真领会,抓好落
实。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公务用车管理工作的极端重要
性
公务用车管理,看似是后勤保障的“小事”,实则是关系党风
廉政建设、政府形象和民心向背的“大事”。规范公务用车管理,
绝不仅仅是一项事务性工作,更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我们必
须从更高层面、更深层次来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
首先,这是检验我们政治忠诚和纪律意识的“试金石”。党的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驰而不息正风肃纪,公
务用车制度改革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能否严格执行公车管理规
定,直接体现了我们是否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是否将“四个意
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公车“姓公”,这个根本属性任何时
候都不能模糊。每一辆公务用车,都承载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其行
驶轨迹划出的是一条“政治路线”和“纪律红线”。我们必须清
醒地认识到,对公车管理的任何一丝松懈,都是对政治纪律的挑战,
都是对党性原则的背离。
其次,这是衡量我们治理能力和行政效能的“度量衡”。随着
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公务活动日益频繁,对公务出行的
需求也在增加。如何在新形势下,既保障公务出行的必要需求,又
最大限度地降低行政运行成本,考验着我们的管理智慧和治理水
平。科学、规范、高效的公务用车管理,是政府系统内部精细化
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通过引入信息化、智能化手段,优化资源
配置,堵塞管理漏洞,不仅能够提升车辆使用效率,更能推动整个
机关事务管理体系的现代化转型,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不可或缺
的一环。
最后,这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赢得群众信任的“连心桥”。
人民群众对我们党的作风看得最真切,感受最直接。一辆公车的
违规使用,就可能在群众心中投下巨大的阴影,损害的是整个干部
队伍的形象,侵蚀的是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反之,一个管理有序、
清正廉洁的公务用车环境,则会向社会传递出我们党勤俭节约、
务实为民的优良作风。因此,管好公车,就是管好我们的作风,就是
守护我们的形象,就是赢得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我们必
须算清这笔“政治账”“经济账”和“民心账”,以抓铁有痕、踏
石留印的决心,把这项工作抓实、抓细、抓好。
二、坚持问题导向,清醒正视当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短板与
不足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各单位认真贯彻
落实公车改革精神,公务用车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我们建
立了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搭建了信息化的监管平台,公车运行成
本得到有效控制,违规使用现象得到有力遏制。这些成绩值得肯
定。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对照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
对照人民群众的期盼,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短板
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思想认识的“温差”依然存在。部分单位和少数干部对
公车管理的严肃性认识不足,觉得公车改革已经完成,可以“松口
气、歇歇脚”了。有的单位领导干部履行“一岗双责”不到位,
对本单位的公车管理不闻不问,当“甩手掌柜”。有的车辆管理员、
驾驶员纪律观念淡薄,认为“偶尔一次”“问题不大”,心存侥幸,
在思想上埋下了违规的种子。
二是制度执行的“落差”依然存在。虽然我们制定了一系列
管理制度,但在实际执行中,一些单位还存在打折扣、搞变通的现
象。比如,派车审批流程不规范,存在“先用车、后补单”的情况;
车辆使用登记不详实,对行车里程、事由、路线等关键信息记录
模糊,难以实现有效追溯。特别是在节假日封存制度的落实上,有
的单位封存报备不及时、不规范,甚至出现封存期间擅自启封使
用的现象。XX 县纪委监委机关公务车辆管理办法(暂行)中明确
要求,节假日期间除值班车辆外一律封存并填报备案表,这项铁的
纪律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
三是平台监管的“偏差”依然存在。我县已将公务用车全部
纳入“全省一张网”系统,实现了信息化监管。但从目前情况看,
平台的潜力还远未被充分挖掘。有的单位对平台的功能不熟悉、
不愿用、不会用,导致平台数据更新不及时,车辆档案、人员信息
等存在错漏。有的管理员仅仅把平台当作一个派单工具,对于平
台提供的轨迹回放、电子围栏、数据分析等深度监管功能视而不
见,使得技术监管手段的作用大打折扣,从“人管车”到“数据管
车”的转变尚未完全实现。
四是成本控制的“误差”依然存在。部分单位在车辆的维修、
保养、加油等方面还存在粗放式管理的问题,成本意识不强。比
如,定点维修、定点加油、定点保险的规定没有严格落实;车辆维
修审批不严,存在过度维修、虚报费用的风险。数据显示,2023 年
仅县政府办公室的公务用车运行支出就达到了 23.54 万元。这个
数字提醒我们,必须精打细算,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坚决杜
绝“私车公养”等隐形腐败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我们的管理工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各单位必须高度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