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2025年区小饭桌食品安全约谈培训暨风险会商联席会议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2025年区小饭桌食品安全约谈 培训暨风险会商联席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各位“小饭桌”的开办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区“小饭桌”食品安全约谈培训暨风 险会商联席会议,意义十分重要,也非常及时。再过几天,全区中小学就要 迎来秋季开学,孩子们的午间托管和饮食安全问题,立刻就会成为广大家长 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可以说,我们今天所做的工作,直接关系到新学期 全区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宁。在此,我代表区食 安办,向在百忙之中拨冗与会的市局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向 长期以来奋战在食品安全监管一线的各部门、各镇街的同志们,以及为孩子 们提供托管服务的各位经营者,表示诚挚的问候!“小饭桌”虽小,但一头连着 孩子的健康,一头连着家庭的希望,承载的是“舌尖上的大民生”。近年来,随 着我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双职工家庭的子女午间照护需 求日益增长。在座各位开办的350余家“小饭桌”,作为一种应运而生的社会服 务新业态,有效解决了部分学生放学后的就餐和看护难题,为广大家长解了燃 眉之急,为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对此,我们是充分肯定和支持的。 但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深刻地认识到当前我 区“小饭桌”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潜在风险。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 有效地解决,就如同埋在身边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造成我们谁也 无法承担的严重后果。根据近期我们多部门联合摸排和日常监管掌握的情 况,当前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亟待我们下大力气予以整治和规范。 第一个问题,是部分经营者的主体责任悬空,安全意识淡薄。“小饭桌”的开 办者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这不仅是法律法规的明确规定,更是良心和道 义的基本要求。然而,在实际经营中,我们发现一些经营者并没有真正把这份责 任扛在肩上、放在心上。有的经营场所选址随意,将厨房设在通风不畅、卫生条 件堪忧的角落;有的从业人员未按规定办理健康证明,甚至带病上岗;有的食品 采购索证索票制度形同虚设,对食材来源追溯不清,为使用劣质、过期原料埋下 了巨大隐患;更有甚者,为了节省成本,在餐具清洗消毒、食品留样等关键环节 上敷衍了事,安全操作规范被束之高阁。这些行为,表面上看是经营问题,本质 上是责任心的缺失,是对法律的漠视,更是对孩子们生命健康的极端不负责任。 第二个问题,是行业整体的经营条件参差不齐,安全基础薄弱。我区的“小 饭桌”数量庞大,但发展水平极不均衡。少数规范的“小饭桌”窗明几净,设施 齐全,管理有序。但更多的,则是在居民楼内开设的“家庭作坊式”托管点。 这些场所普遍存在面积狭小、功能分区混乱、“三防”设施不到位等硬件短 板。厨房与用餐区、活动区没有有效隔离,消防通道被杂物堵塞,燃气使 用不规范,应急预案缺失……这些问题交织叠加,不仅构成了食品安全风 险,更带来了消防安全、人身安全等多重隐患。这种先天不足的硬件条件,使 得“小饭桌”的安全保障能力非常脆弱,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后果不堪设想。 第三个问题,是跨部门的协同监管机制不够顺畅,存在监管盲区。“小饭桌”的 监管涉及市场监管、教育、卫健、住建、应急、公安、消防以及属地镇街等多个 部门。近年来,我们虽然努力构建联动机制,但实事求是地讲,部门之间的壁垒 尚未完全打破,信息共享渠道还不够畅通,常态化的联合执法和专项整治力度仍 有待加强。市场监管部门重点查食品,消防部门重点查消防,教育部门重点管学 校,往往形成“九龙治水,各管一段”的局面。这种分割式的监管模式,很容易在部 门职责交叉地带形成监管的真空和盲区,让一些不法经营者有了可乘之机。如何 从“分头管”转向“共同治”,形成“一盘棋”的监管合力,是我们必须破解的重大课题。 同志们,朋友们,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我们工作的导向。正 视问题,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今天我们把大家召集到一起,就 是要直面这些沉疴顽疾,统一思想,明确责任,凝聚合力,共同打 一场“小饭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的攻坚战。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第一,必须全面夯实主体责任,筑牢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线。食品安全,源头 在企业,关键在落实。希望在座的每一位“小饭桌”开办者,都能深刻认识到自己肩 负的重大责任。你们提供的不仅仅是一份午餐,更是一份安心和信赖。一是要持 证亮证、合法经营。这是底线要求。所有“小饭桌”必须依法取得营业执照和相应的 食品经营许可或备案凭证,并将相关证照在经营场所的醒目位置进行公示,主动接 受社会监督。对于无证经营行为,我们将发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