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暨农村人居环境
整治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暨农村人居环境
整治现场推进会,主要目的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
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全
省部署要求,总结前期工作,分析当前形势,部署下阶段任务。
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的具
体行动,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事关广大农民根本
福祉,事关中国式现代化 X 实践全局。我们必须增强使命感、
责任感、紧迫感,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更优作风,全力推动
我市乡村面貌实现整体跃升,为谱写 X 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奠定
坚实基础。
一、深化思想认识,把握战略要义,筑牢宜居宜业和美乡
村建设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
国的应有之义”。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
根本遵循。我们必须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深刻认识这项工作的极
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将其作为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基础性
工程来抓,切实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战略在我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凝聚广泛共识、注入强大动力。
(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使命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三农”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构成了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
系,是我们做好新时代乡村建设工作的行动指南和力量源泉。深
入学习领会其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要求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不仅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民生工程,
更是关乎国家现代化进程的战略部署。它直接体现了以人民为中
心的发展思想,是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对
于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具有深远意义。
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城乡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乡村
的价值和功能日益凸显。我们必须自觉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
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将这项工作摆在突
出位置,不折不扣抓好落实,确保党中央的号令在 X 大地落地
见效,以实际行动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
护”。
(二)立足发展维度,明晰时代内涵。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
设内涵丰富,是一个有机整体,涵盖了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等
方方面面。“宜居”是基础,旨在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
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让农村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宜
业”是关键,旨在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
渠道,让农村充满发展活力;“和美”是目标,旨在加强和改进
乡村治理,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让农村既充满
活力又和谐有序。三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现代
化乡村的理想图景。我们必须全面把握其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
坚持系统观念,注重协同推进,不能片面理解、顾此失彼。要着
眼于农业农村现代化长远目标,将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社会治
理、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紧密结合,实现乡村由表及里、
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努力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
图”,让乡村真正成为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三)聚焦民生温度,践行根本宗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要牢记党的根本宗旨,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推进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本质上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为农民群
众谋福祉的过程。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放在解决农
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要始终尊重农民
意愿,激发农民主体作用,保障农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
监督权,变“要我做”为“我要做”,防止代替农民选择、搞形
式主义、做表面文章。要把农民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衡
量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用心用情用力办好
民生实事,持续改善农村住房、饮水、道路、用电、通讯等条件,
提升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让改革发展成果
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农民,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安全感,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四)认清差距不足,增强行动自觉。在肯定成绩的同时,
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对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对照
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安排,对照广大农民群众的殷切期盼,我市的
工作仍存在不少差距和短板。主要表现在:部分区域人居环境整
治成果尚不稳固,长效管护机制有待健全;乡村产业发展基础仍
较薄弱,联农带农效应需进一步增强;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现代化水平有待提升;要素保障支撑力度仍需加大,资金、土地、
人才等瓶颈制约尚未完全破解;工作推进中存在不平衡现象,部
分地区主动性、创造性不足。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决不能有丝毫
懈怠,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以更大的决
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更超常的力度,切实加以解
决,努力在新征程上推动我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取得新的更
大突破。
二、聚焦重点任务,精准施策发力,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
村建设取得新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改善
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这为我们明确了工作
重点和主攻方向。接下来,我们必须坚持规划引领、统筹资源、
分类施策、扎实推进,紧盯关键环节和薄弱领域,拿出实招硬招,
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见效,推动乡村面貌发生实质性改善,整体功
能实现系统性增强。
(一)坚持科学规划先行,优化乡村空间布局。规划是建设
的蓝图,科学的规划是确保乡村建设有序推进、资源高效配置的
前提。一是强化规划的系统性与前瞻性。要立足城乡融合发展大
局,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
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规
划要充分体现地域特色,避免千村一面,注重保护乡村风貌和自
然肌理,为未来发展预留弹性空间。要建立健全规划编制、审批、
实施、监督的全过程管理制度,确保规划权威性和严肃性。二是
突出基础设施的先导性与支撑性。将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
村,持续推动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往村覆盖、往户延
伸。重点推进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和城乡客运一体化,深化农村供
水保障工程,加快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和清洁能源建设,实现第五
代移动通信(5G)、千兆光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在有条件地区的广
泛覆盖,逐步使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三是注重公共服务
的均衡性与可及性。推动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公共服务资
源向农村倾斜,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办
好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提升农村义务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