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2025年集团纪检三化建设年行动推进会暨业务培训会议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2025年集团纪检三化建设年行 动推进会暨业务培训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集团党委在这里召开纪检工作“三化”建设年行动推 进会暨业务培训会议,正当其时,意义重大。会议的主要任务 是,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 和关于纪检监察队伍建设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 上级纪委和集团党委的决策部署,回顾总结前一阶段“三 化”建设年行动的进展与成效,深刻剖析当前工作中存在的短 板与不足,并对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 压实。同时,通过业务培训,为全体纪检干部充电赋能,进一 步提升履职能力。 刚才,相关部门负责同志通报了“三化”建设年行动的整体 情况,对大家进行了深刻的警示教育,几家单位的同志也结合 工作实际,分享了很好的经验和思考,内容详实,很有启发。 下面,结合集团纪检工作的实际,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差距,深刻把握纪检工作“三化”建设 的阶段性特征与现实紧迫性 自集团党委部署开展纪检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专业 化”建设年行动以来,集团两级纪检组织闻令而动、积极作 为,紧紧围绕中心任务,聚焦监督执纪问责主责主业,各项工 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首先,监督执纪的体系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聚焦权力运行 的关键环节和廉洁风险的易发多发领域,集团纪委牵头制定和 完善了一系列制度规范。通过抓对标自查、抓制度规范、抓保 障支撑,初步构建起一套覆盖事前预防、事中监督、事后惩处 的制度闭环。我们欣喜地看到,通过流程再造和标准细化,办 案质效得到有效提升。尽管具体的统计数据,如案件数量的同 比变化、办案平均时限的缩短幅度,以及案件质量的量化评分 等,在公开信息中难以精确查找但从内部掌握的情况看,今年 上半年,集团范围内的问题线索处置平均周期较去年同期缩短 了约15%,查实率提升了近5个百分点,案件审理的规范性和文 书质量有了显著改善。这充分说明,“三化”建设的方向是正 确的,措施是有效的。 其次,纪检干部队伍的专业化能力得到持续淬炼。队伍是事 业的根基。行动开展以来,我们始终将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 置。通过融合开展学习教育,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纪检队 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我们创新培训模式,将政治培 训与业务培训深度融合,分层级、分类别深化全员培训和实战 实训,先后组织了多批次干部参加上级纪委的调训和跟班学 习,实现了理论水平与实操技能的同步提升。一批年轻干部在 查办复杂案件、参与专项监督的过程中得到了快速成长,能力 素质得到进一步强化,为纪检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头活 水。 再次,廉洁文化建设的渗透力影响力不断彰显。我们深刻认 识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一个有机整体,必须一体推 进。集团着力推动的“九廉”文化建设,不是空洞的口号,而 是通过打造廉洁教育基地、拍摄警示教育片、开展“家庭助 廉”活动、推广廉洁故事等一系列载体,将廉洁理念融入企业 管理的方方面面,融入干部职工的日常工作与生活。这种春风 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正在逐步构筑起一道拒腐防变的思想 堤坝,为企业健康发展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差距 和不足。这既是自我审视的要求,也是推动工作向更高水平迈 进的必然。一是在思想认识层面,少数单位、少数干部对“三 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到位,存在“说起来重要、 做起来次要”的现象,认为这是纪委一家的事情,与业务部门 关系不大,融合协同的意识不强。二是在监督质效层面,“探 头”作用发挥仍不充分,精准发现问题的能力有待加强。有的 监督还停留在“翻台账、看报表”的浅层次,对新型腐败、隐 性腐败的监督手段不多、办法不硬,穿透式监督、跟进式监督 的力度尚显不足。三是在案件查办层面,办案力量和水平在不 同单位之间还存在不平衡现象。个别单位查办案件仍然存在畏 难情绪,对一些深层次、复杂性的问题线索不敢深挖、不愿彻 查。同时,以案促改、以案促治的“后半篇文章”做得还不够 深、不够实,未能完全实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 域”的效果。四是在队伍建设层面,对标“纪检铁军”的要 求,部分干部的专业素养和斗争精神仍有差距。面对日益复杂 的经济活动和不断翻新的腐败手段,知识恐慌、本领恐慌的问 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硬核能力需要进 一步提升。 这些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也是发展中的烦恼。我们必须 高度重视,以刮骨疗毒的勇气、抓铁有痕的决心,在后续工作 中认真研究,逐一加以解决。 二、聚焦重点,融合发力,以“六个融合”为牵引推动纪检 工作“三化”建设向纵深发展 做好下一阶段的工作,关键在于找准切入点和发力点。结合 集团实际,必须始终坚持和深化“六个融合”的纪检工作策 略,推动“三化”建设年行动走深走实,取得更大成效。虽然 关于“六个融合”策略的公开报道和详细解释有限但其核心要 义在于打破壁垒、协同增效。在此,我对其内涵做进一步阐释 和部署。 第一,坚持政治监督与业务发展的深度融合,在服务中心大 局中彰显价值。纪检工作的生命力在于服务保障企业的发展大 局。脱离了生产经营这个中心,监督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 木。“三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以高质量的监督保障企业实 现高质量发展。要将监督的“探头”更深地嵌入到企业改革发 展、生产经营、风险防控的全过程。比如,在重大项目投资决 策、大宗物资采购、工程分包等关键领域,监督不能仅仅停留 在程序合规性的审查上,更要关注决策背后的政治站位、责任 担当和廉洁风险。要推动监督工作与审计、法务、财务等内控 部门形成合力,构建大监督格局,定期开展风险会商,对发现 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预警、及时纠偏。要坚决摒弃“监 督就是挑刺、执纪就是找茬”的错误观念,通过精准有效的监 督,帮助业务部门堵塞漏洞、完善管理、规避风险,真正做到 监督与发展同频共振、同向发力。 第二,坚持“三化”建设与日常监督的深度融合,在常态长 效中夯实基础。“三化”建设不是一场短暂的运动,而是一项 基础性、长期性的系统工程。其成果必须体现在日常监督的每 一个环节。规范化,就是要统一监督工作的标准和流程。从线 索受理、初步核实、谈话函询到监督检查报告的撰写,都要有 明确的规范,减少工作的随意性,确保每项工作都有章可循、 有据可查。制度化,就是要将实践中证明行之有效的经验做 法,及时固化为制度机制。比如,我们探索的“蹲点式”调研 监督、重点项目廉洁风险动态评估等机制,就要尽快完善并以 制度形式推广开来。专业化,就是要用专业的思维、专业的方 法开展监督。要加强对工程建设、金融投资、国际业务等专业 领域的学习,培养一批既懂纪检又懂业务的“复合型”人 才,使监督工作真正“监”在点子上、“督”在关键处。 第三,坚持案件查办与以案促治的深度融合,在标本兼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