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2025年集团质量安全执法专项检查问题整改分享交流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2025年集团质量安全执法专项 检查问题整改分享交流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集团工程技术中心组织召开这次质量安全执法专项检查问 题整改分享交流会,总部各相关部门、各项目部的技术、质量、安全骨干都来到了 现场,X、X等片区的同志们也通过视频系统同步参会。首先,要肯定工程技术中心 的组织工作,会议开得非常及时、非常必要。 开宗明义,今天这个会,不是表彰会,不是庆功会,而是一场“问题回头看、经 验共分享”的现场剖析会,是一次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内部听证会”。其核心目的 只有一个,就是将2024年至2025年以来,各个项目在迎接国检、省检、市检等各级 监督检查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不遮丑、不护短地摆到台面上,进行一次最彻底的 梳理、最深刻的反思、最务实的交流,共同为集团的工程质量安全体系做一次全面 的“把脉问诊”。 质量与安全,是建筑企业的生命线,是集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任何时 候,任何情况下,这条底线都绝不能失守。任何华丽的业绩、再高的产值,在质 量和安全问题面前,都会变得不堪一击,甚至瞬间归零。希望在座的每一位,特 别是手握项目管理实权、肩负现场管控重任的同志,都能从思想深处真正绷紧这根 弦,以“归零”的心态,认真听、深入想、用心悟,把今天会议的成果,转化为推动项 目管理水平实质性提升的强大动力。下面,我结合近期检查的总体情况和暴露出的 突出问题,讲几点意见。 一、直面现实,清醒认识质量安全管理的严峻形势 过去近两年时间,集团上下在市场开拓、项目履约等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取 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光鲜的成绩单背后,质量安全管理的短板和软肋同样触目 惊心。根据工程技术中心汇总的数据,在2024年至2025年8月的各级执法专项检查 中,集团在建的37个项目累计被监管部门及内部审查发现并记录在案的各类问题隐 患高达857项。这是一个非常沉重的数字,必须引起高度警醒。这些问题,不是孤立 的、偶然的个案,而是呈现出系统性、普遍性的特征,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施工安全类问题,占比最高,危害最大。在全部857项问题中,施工安 全类问题共计351项,占比达到41%。这充分说明,安全生产的防线在我们的一些 项目上依然存在重大缺口。高处作业防护不到位、临时用电不规范、大型机械设 备维保记录不全、危大工程方案执行脱节等问题,依然是老大难。例如,XX市住 建部门在今年上半年的飞行检查中通报,XX新城一期项目塔吊的力矩限制器存在 人为短接现象,安全装置形同虚设,这是极其严重的违规行为,是拿生命当儿戏。 又如,在XX区域的中心项目中,检查组发现临边洞口的防护栏杆使用锈蚀严重的钢 管,且连接方式不符合规范要求,一旦发生人员倚靠或物料撞击,后果不堪设想。 这些问题看似细节,实则招招致命。安全生产绝非口号,每一个微小的疏忽,都可 能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第二,现场管理类问题,点多面广,积弊甚深。此类问题共计266项,占比约 为31%。涵盖了文明施工、环境保护、材料堆放、消防管理、内业资料管理等方方面 面。部分项目现场管理混乱,建筑垃圾清运不及时,道路硬化和喷淋降尘措施落实 不力,被主管单位挂牌督办,严重影响了集团的品牌形象。更有甚者,一些项目的 内业资料管理与现场施工“两张皮”,施工日志记录不全、安全技术交底流于形式、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缺失等问题屡见不鲜。内业资料是工程质量安全管理过程的“履 历”,其不规范、不真实,直接反映出现场管理的无序和失控。这暴露出项目管理团 队的基本功不扎实,精细化管理水平亟待提升。 第三,工程质量类问题,虽有下降,仍存隐患。此类问题共发现171项,占比 约20%。虽然近两年来集团大力推行质量提升行动,实体质量总体可控,但在一些 关键工序和细节上,问题依然突出。例如,在XX保障房项目中,抽查发现部分构造 柱、圈梁的混凝土振捣不密实,存在蜂窝、麻面现象;在XX商业综合体项目中,地 下室外墙的防水卷材搭接长度不足,留下了严重的渗漏隐患。这些问题看似不影响 结构主体安全,但直接关系到建筑的使用功能和寿命,是未来产生业主投诉、引发 维修纠纷的“定时炸弹”,严重侵蚀着企业的信誉和效益。 第四,程序合规类问题,意识淡薄,风险巨大。此类问题虽然数量最少,共 计69项,占比约8%,但其背后反映出的管理漏洞和法律风险却是最大的。主要表 现为部分危大工程未按规定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通过专家论证便擅自施工;一些特 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或人证不符;更有个别项目存在违法分包、转包的迹象。这些 行为严重违反了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强制性标准,一旦被查实,企业将面临高额罚 款、停业整顿乃至吊销资质的严厉处罚,其后果是任何一个项目、任何一个负责人 都无法承担的。 这些冰冷的数据和鲜活的案例,如同一面镜子,清晰地照出了我们在管理上存 在的种种不足。问题出在基层,根子却在管理层,在思想认识,在责任体系,在制 度执行。如果对这些问题熟视无睹、麻木不仁,那么今天的小隐患,明天就可能演 变成大事故。 二、追根溯源,深刻反思管理体系的深层短板 问题是表象,根源在体系。面对上述种种问题,简单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 远远不够的。必须深入骨髓,系统反思我们的管理体系究竟在哪些环节出现了“梗 阻”和“病变”。 其一,思想认识的“温差”依然存在。集团层面三令五申,反复强调“质量第一、 安全至上”,但在一些项目管理者、甚至是一线作业人员的头脑中,这根弦并没有 真正绷紧。存在一种普遍的“上热下冷”现象。有的项目经理,口头上把安全挂在嘴 边,实际工作中却把进度、成本摆在首位,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