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度县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作风
建设查摆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报告
根据《中共 XX 县民政局党组关于开展“作风建设深化
年”活动的实施方案》(X 民党发〔2025〕12 号)要求,结
合近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
教育、民政系统“走基层·察民情·解民忧”专项行动以及
个人日常履职情况,我紧扣“严纪律、转作风、提效能”主
题,通过个人自查、谈心谈话、征求意见等方式,深入查摆
自身在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刻剖析思想根源,逐项
制定整改措施。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具体表现
(一)理论学习“深”度不足,学用结合存在“温
差”
作为分管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工作的副局长,我始终认
为理论学习是筑牢政治根基、指导实践工作的“源头活水”,
但对照“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的要求,仍存在三方面
短板:一是学习系统性欠缺。对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健
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等重要论述,满足于“碎片式”学习,缺乏从整体逻辑、实
践要求层面的深度研读。今年以来,个人制定的学习计划中,
原定的“每月精读 2 本政策理论书籍”仅完成 60%,《社会
救助暂行办法》《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等核心法规
虽通读了第一遍,但针对“低保边缘家庭认定标准动态调整”
“失能老人照护服务补贴跨区域衔接”等难点问题的专题研
讨仅开展 1 次。二是学用转化不够紧密。存在“为学习而学
习”的倾向,对政策理论的转化运用多停留在“传达部署”
层面,缺乏结合县情实际的再创新。例如,在推进“低保扩
围增效”工作中,虽然学习了省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最低生
活保障等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通知》,但在制定我县“单
人保”“低保渐退”等细化措施时,未能充分结合农村地区
“家庭人口分散、隐性收入难核查”的特点,导致部分乡镇
对“刚性支出扣减”政策理解偏差,个别困难群众因材料准
备不全被“反复退回”。三是政治敏锐性有待提升。对意识
形态领域的复杂性认识不足,在基层调研中听到个别群众议
论“低保评定不公平”“养老床位分配不透明”时,虽能及
时制止,但未从“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的政治高度深
入分析背后的作风问题,仅作一般性解释,未能举一反三推
动制度完善。
思想根源剖析:本质上是理论学习的“政治属性”树得
不牢,把学习当成了“软任务”,没有真正认识到理论上的
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同时,存在“求稳怕乱”心态,
担心突破现有政策框架会引发风险,导致创新动力不足。
(二)服务群众“实”效不高,一线调研存在“虚
浮”
我分管的社会救助、养老服务直接面向困难群体和老年
人群体,本应把“群众满不满意”作为工作的“晴雨表”,
但近期通过“四不两直”调研和群众信访件分析,发现自身
在联系群众方面存在明显短板:一是调研“走过场”现象突
出。今年 1-7 月,下基层调研 12 次,其中 6 次是陪同市局检
查、3 次是参与局里统一安排的“重点村走访”,仅有 3 次是
自主确定的“随机抽查”;调研对象中,村(社区)干部占
比达 65%,与困难群众、养老服务对象面对面交流的时间平
均每次不足 20 分钟。例如,在 XX 镇 XX 村调研养老服务时,
我提前通知了村支书,现场查看的是“示范性日间照料中
心”,却未深入到村东头的独居老人张大爷家中(其住房偏
远、行动不便),直到后来收到张大爷反映“助餐点距离家 2
公里,下雨天根本去不了”的信访件,才意识到调研“只看
亮点、不看痛点”的问题。二是解决问题“打折扣”。对群
众反映的问题存在“分类处理”思维,对“政策明确、能快
速解决”的事项推进较快,但对“历史遗留、跨部门协调”
的难题存在畏难情绪。如 XX 社区低保户王某某因家庭突发
变故导致医疗支出剧增,按规定可申请临时救助,但因涉及
医保报销数据核对、家庭财产复查等程序,我在协调医保局、
乡村振兴局时,仅开了 1 次联席会议就搁置,导致王某某的
救助申请延迟 1 个月才办结,事后王某某在感谢信中写道:
“干部要是能多跑一步,我们就少急一分。”这句话让我深
感愧疚。三是政策宣传“接地气”不够。对惠民政策的解读
多依赖“文件传达”“会议部署”,缺乏用“方言土语”“案
例讲解”的方式让群众入脑入心。例如,今年新出台的“高
龄津贴‘免申即享’”政策,我要求各乡镇通过公示栏宣传,
但部分农村老人因不识字、眼神不好,根本看不到公示内容;
直到有位 92 岁的李奶奶找到乡镇干部询问“为什么没收到
钱”,才发现我们对“免申即享”的适用条件、办理流程宣
传不到位,导致 12 名符合条件的老人未及时享受待遇。
思想根源剖析:根源在于“官本位”思想未彻底根除,
没有真正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缺乏“钉钉子”精神,
对复杂问题存在“等靠要”心态;同时,对基层实际了解不
深,习惯用“机关思维”代替“群众视角”。
(三)担当作为“韧”劲不够,推动落实存在“松
劲”
面对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我在抓工作
落实中存在“前紧后松”“重部署轻督导”的问题:一是重
点工作推进不平衡。对“省级养老服务示范县创建”“低保
信息系统升级”等重点任务,前期投入了大量精力制定方案、
召开动员会,但中期督导时发现,部分乡镇存在“重硬件轻
软件”现象——日间照料中心建好了,但护理员培训没跟上;
低保系统录入完成了,但数据质量不达标(如家庭收入信息
漏填率达 15%)。我虽约谈了相关乡镇负责人,但后续跟踪
问效不够,导致示范县创建验收时,有 2 项指标未达满分。
二是创新突破力度不足。在推进“慈善+社会救助”融合发
展中,仅满足于“完成规定动作”,如联合慈善总会开展了 1
次“冬季送温暖”活动,但未深入挖掘社会力量参与的潜力。
对比邻县“设立社区慈善基金”“建立困难群众需求清单—
慈善资源对接平台”的创新做法,我意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