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调研报告:XX县乡村社会治理“133制”工作调查与思考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调研报告:XX 县乡村社会治理“133 制”工 作调查与思考 基层治理是社会治理的核心,是防范风险的基石,也是服务 群众的“最后一公里”。XX 县在全县 196 个村创新推行乡村社 会治理“133 制”,以建设和美乡村、幸福家园为目标,聚焦党 建引领乡村社会治理一条主线,强化“三项公开”,实行“三调 联动”,办好“三个活动”,自治、法治、德治同向发力,有力提 升了乡村社会治理水平,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安全 稳定的社会环境。 为进一步完善机制、提升成效,我们深入各镇街、村组和政 法部门对“133 制”工作进行了全面调研,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县委提出乡村社会治理“133制”的背景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对“枫桥经验”作出批示 60 周年,习近 平总书记对“枫桥经验”作出批示 20 周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 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城乡社区治 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县委 在充分调研基础上,认真梳理总结了我县基层社会治理中存在的 短板问题:一是农村邻里纠纷、土地纠纷、交易纠纷等各类矛盾 纠纷增多,防控调处呈现多元化、疑难化、扩大化的趋势,影响 社会稳定的风险加大;二是基层社会治理资源力量分散,没有形 成内外联动、协同推进的防控合力;三是治理效能有待提升, 乡村治理体系运行中跨部门联调联动机制还不够顺畅,网格化机 制还不完善,源头破解矛盾纠纷难题还不到位;四是基层治理保 障措施跟进滞后,调解经费短缺,调解员待遇落实不到位,影响 调解工作积极性;五是全县信访量、诉讼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 与高质量发展不相匹配。根据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县委 坚持系统思维,顶层设计,秉持不在多、在管用、能落实原则, 于 4 月份在全县创新推行乡村社会治理“133 制”,打响了乡村 社会治理效能提升攻坚战。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聚焦“一条主线”,强化组织保障。充分发挥党组织 牵头抓总、协调各方的作用,将社会分散、多元的要素纳入基层 治理框架。县委印发《推行乡村社会治理“133 制”的意见》, 县委组织部、县委政法委、县委宣传部分别成立专班推进“三项 公开”“三调联动”“三个活动”三项机制的落实。各镇街党委发 挥“镇街吹哨、部门报到”机制作用,整合资源,统筹调度基层 政法单位和相关企事业单位、乡贤能人等融入社会治理工作。各 村在党支部领导下,依托网格化管理,充分发挥村“两委”、驻 村工作队、网格员、“党员中心户”、“五老”,以及群防群治等力 量,参与乡村治理。将基层治理列入各级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 议考核重要内容,制定“133 制”考核办法,严格督导、定期调 度。通过县委统一领导,多部门发力,镇村具体落实,形成推动 乡村社会治理工作的强大合力。 (二)强化“三项公开”,实现共治共享。坚持发展全过程 人民民主,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一是全面公开惠民政策。通 过微信、微信群、村务公开栏线上线下长期公开惠民政策及落实 情况,方便群众查询政策和落实情况。二是及时公开村级公共事 务。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及时公开村级重大事项、重要 决策。三是定期公开村级财务。每季度对村级财务收支明细进行 公开,小到办公支出,大到整修路渠、土地承包流转等,还群众 明白,还干部清白。截至目前,全县 196 个村 20 类 71 项惠民政 策全部公开到位,公开村级事务 581 件次、村级财务 431 次。“三 项公开”工作日趋规范,群众在共建共治共享中获得感显著提升, 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 和号召力不断增强,因政策落实不到位、村务不透明引发的矛盾 纠纷、信访问题大幅减少。 (三)实行“三调联动”,实现法安乡村。坚持和发展新时 代“枫桥经验”,突出源头预防,资源整合、关口前置、重心下 移、力量下沉,推动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 接的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机制。一是加强阵地建设,打造“一 站式”矛盾纠纷多元调处中心。在县综治中心设“133 制”乡村 社会治理指挥中心;在镇街综治中心成立由“乡贤能人”为主要 成员的调解室,坐班受理群众反映问题,联合调解村上难以化解 的矛盾纠纷;各村综治中心,由村党支部书记负责,整合村“两 委”和驻村工作队成员、网格员等及时排查化解家庭、邻里、地 界等日常矛盾纠纷。形成“县综治中心总体指挥调度,镇综治中 心一站式受理调处,村综治中心日常排查化解”三级治理架构, 实现“排查—受理—分流—化解—反馈—回访”闭环管理,打通 了服务群众最后“一米”。二是整合力量,建立起常态化矛盾纠 纷下沉排查机制。各镇街整合党政、政法和“乡贤能人”等力量, 成立 5-10 人矛盾调处工作队,按照“每月三分之一村,每季度 全覆盖,全年四次排查”的要求,采取“进门四看、入户六问” (看生活状况、人员状况、居住环境、安全隐患;问家庭成员情 况、产业发展情况、收入情况、政策落实情况、平安建设满意情 况和需求建议)的方式深入了解排查矛盾纠纷、安全隐患等,兼 带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对可即接即办的事项当面协调解决,不 能当面解决的提级会商研办。三是强化协作联动,推动形成“三 调联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把化解矛盾纠纷与诉源治理相 结合,推动基层政法单位与镇街党委、综治中心、人民调解委员 会信息共享、矛盾联调,构建形成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 解相互衔接配合的“三调联动”工作机制。积极开展对人民调解 协议予以司法确认工作,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截至目前, 诉前调解 1370 件,撤诉率达到 67%。推行“马锡五审判方式”, 把矛盾纠纷化解现场搬到农家小院、田间地头,菩提镇葡萄架下 化纠纷、老庙镇地界纠纷化解等案例受到群众一致好评。四是拓 宽线索收集渠道,建立大数据分析预警机制。县委政法委制作了 矛盾纠纷大数据录入小程序,开通了“133”矛盾纠纷反映热线, 动态收集矛盾纠纷线索,专人转办处理,周汇总、月研判,对有 发酵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