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XX 中学 2025 年秋季学期全体教职工开学
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老师们:
大家好!
暑退秋澄,新元肇启。经过一个假期的休整与积蓄,今天,我们
齐聚一堂,召开新学期的全体教职工开学工作会议。首先,我代表
学校党总支和校务委员会,向全体教职员工致以新学期的诚挚问
候!向过去一年为学校发展辛勤付出的每一位同仁,表示最衷心的
感谢!
召开这次会议,主要目的就是收心归位、明确方向、凝聚共
识,为新学年的各项工作谋好篇、布好局、起好步。刚才,几位校
领导和年级部主任已经分别在各年级部的会议上,就具体工作进
行了周详的部署和深入的交流。这些部署和要求,针对性强,操作
性高,希望大家认真领会,坚决执行。下面,我将结合学校发展的整
体态势和新学期的核心任务,再强调几点意见,与大家共勉。
一、回顾奋斗历程,在肯定成绩中坚定发展自信
时间是最好的见证者,奋斗是发展的座右铭。刚刚过去的
2024-2025 学年,是学校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教育改革
的持续深化和日趋激烈的竞争态势,全校上下同心同德、攻坚克
难,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新进展。
其中,最为振奋人心的是 2025 届高考所取得的优异成绩。信
息中心与教务处的同志对今年的高考数据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
分析,结果令人欣喜。通过纵向与横向的多维度对比,数据清晰地
展示出,本届高考不仅在参考人数、达线率等关键指标上实现了
“量”的突破,更在拔尖人才培养、重点院校录取等方面取得了
“质”的飞跃。这一成果,是学校“低进高出,高进优出”办学成
果的最好诠释,也是学校坚持“精准教学”策略有效实施的必然
结果。
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不是凭空而来的,它凝结着高三毕业班
全体师生三年如一日的拼搏与汗水,凝结着非毕业班所有教师的
默默耕耘与接续奋斗,也凝结着行政后勤团队全天候的服务与保
障。每一位 XX 中学的教职员工,都是这份荣光的创造者和守护
者。在此,我要再次向大家道一声:辛苦了!谢谢大家!这些成绩的
取得,雄辩地证明了我们的教师队伍是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
能打硬仗、能创佳绩的优秀团队;证明了我们的办学理念和发展
战略是符合教育规律和学校实际的。这是我们面向未来、迎接挑
战的最大底气和最足自信。
二、审视时代坐标,在认清形势中增强忧患意识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始于足下。在肯定成绩、增强信心的同
时,更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所处的历史方位和面临的现实挑战。
当前,基础教育正处在一个深刻变革的时代,“三新”改革的全面
铺开,对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学
生的成长需求日趋多元化、个性化,对我们的教育智慧和育人能
力也构成了新的考验。
从内部来看,我们同样面临着不小的压力。高一年级的新生
刚刚入校,如何帮助他们尽快适应高中生活,完成从初中到高中的
平稳过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行为规范,是决定其未来三年发
展的关键一步。高二年级正处于知识体系深化和学生心理定型的
关键期,是学生群体最容易出现学业分化和思想波动的阶段,如何
承上启下,防止“高二现象”,是年级工作的重中之重。高三年级
已然进入最后的冲刺备考阶段,如何在传承上届成功经验的基础
上,根据本届学生的特点创新备考策略,如何在高强度的备考压力
下做好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直接关系到明年的高考成败。
可以说,我们前进的道路上,既有阳光雨露,也有风霜雨雪。任
何的自满松懈、固步自封,都可能让我们在激烈的竞争中不进则
退,慢进亦退。全校上下必须牢固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机遇意
识,以“归零”的心态审视过去,以“赶考”的姿态迎接未来,把思
想的弦绷得更紧,把奋斗的劲鼓得更足,把工作的举措抓得更实。
三、聚焦核心任务,在精准施策中开创育人新局
方向明确,方能行稳致远;措施精准,方能落地生根。新学年,全
校工作的总基调,就是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以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深化教师队伍建设为关键,以精细化
管理为保障,推动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第一,坚守立德树人初心,筑牢学生成长之基。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知识传授是学校的职责,
但绝非唯一职责。相比于分数,健全的人格、高尚的品德、良好
的习惯,是学生行稳致远、终身受益的基石。
一要将德育工作贯穿始终。要将立德树人内化于心、外化于
行,融入到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各个环节。班主任
作为学生管理的核心,要切实履行“勤、严、细、实、学”的工
作要求,不仅要抓常规、抓纪律、抓成绩,更要抓班级文化建设,营
造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的班级氛围。科任教师要守好课堂主阵地,
深入挖掘学科蕴含的思政元素,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
统一。
二要将习惯养成落到实处。特别是高一年级,要把工作的重
中之重放在“养习惯、强基础”上。要通过细致入微的指导和严
格一贯的要求,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深度思考、勤于探究的
良好习惯。评价体系要更加多元,要赋予学生在课堂上更多表达、
实践、探索的权利和机会,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舞台。
三要将人文关怀送到心坎。教师要永葆教育情怀,争做学生
的“暖心人”。要学会用仁爱浸润学生的心灵,在严格要求与温暖
关怀中找到平衡点,让教育更有温度。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健
康,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