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 XX 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视角下的思
考与建议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是国家在基本均衡逐步实现的基础上,压
茬推进的又一重大部署,其目的在于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面提
升教师整体素质,进一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群体之间教育
差距,补齐农村地区教育短板,办好“家门口”学校,教好每一
个学生,义务教育正在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进入了
全面提高质量的内涵发展阶段。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义务
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为
我们做好新时代义务教育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结合近年来我县教育发展实际,对标对表省市关于义务教育优质
均衡发展总体规划、主要任务和四个方面 32 项指标要求,对我
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发展现状
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 56 所,教师 1965 人,在校学生 26443
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19 所(小学 14 所、初中 3 所、九
年制学校 2 所),在校学生 18751 人(小学 12836 人、初中 5915
人),专任教师 1086 人(小学 724 人、初中 362 人),学历达标
率 100%,第一学历本科及以上教师 420 人,占 38.67%;特殊教
育学校 1 所,在校生 49 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教
育优先发展战略,紧盯办人民满意教育这一发展目标,以“建设
教育强县为中心,以教育优质均衡为主线,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教
育的生命线,从党组织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班子建设入
手,推动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教育教学条件持续改善。十三五以来,投资约 5.6 亿
元,完成新建、改扩建项目 18 个,目前在建项目 4 个。新建学
校 4 所,改造薄弱学校 31 所,建成教师中转房 263 套,增加学
位 3375 个、学生床位数 1800 个、餐位达到 1900 个,配备智慧
黑板 312 套,校园环境、教学硬件设施等办学基础进一步改善。
撤并 7 所生源匮乏的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数量由十三五的
21 所优化调整为 14 所,全县学校布点进一步优化。
(二)两支队伍素质持续提高。择优调整校园长 35 名,培
养校园长后备队伍 66 名,干部梯队不断完善,建立校园长代课、
听课、评课和市县校际交流提升、问教求学机制,校园长管理能
力进一步提升。在全市率先实行特岗教师招聘双六十制度,三年
来累计招聘特岗教师 155 名,高中自主招聘、遴选教师 19 名,
缓解了教师不足的问题。大力实施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17 所
学校结成 9 对帮扶,交流培训教师 300 余名。依托五级培训平台,
累计培训教师 5200 名,认定省级骨干教师 12 人,市级骨干教师
76 人,县级骨干教师 228 人,教师的教学能力进一步提升。
(三)教育保障持续加强。在全面落实教育各项政策、保持
“三个增长”的基础上,设立教育激励、教师培训、高中质量发
展专项资金,累计发放教育激励资金 XX 万元,困难师生补助
XX 万元,资助学生 21424 名。
(四)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县域内净流入学生持续增加,
“双减”政策全面落实,全县学前一年入园率达到 98%,学前三
年入园率达到 100%;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均达到 100%,义
务教育巩固率达到 100%。20XX 年普高上线率 90.78%,中考上
线率 65.16%,20XX 年,普高 600 分以上 1 人,一本上线 163 人
较上年增加 8 人,二本上线 586 人较上年增加 84 人;中考上线
1010 人,较上年增加 60 人,上线率 66.19%,屡创新高。
二、存在问题
(一)学校规划布局调整势在必行。从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来
看,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交通建设等因素影响,人口向城区
集中成为必然,20XX 年全县城镇化率 51.1%,预计到 20XX 年
将达到 51.6%,越来越多的中青年人口涌入城市,生活和工作环
境的变化,在对下一代的教育上有了新的需求,以县城、乡镇为
中心的布局调整成为必然;从全县产业发展趋势来看,随着延能
化、大唐延安电厂、延长石油 XX 县电厂、芦村一号、二号煤矿
等一批产业项目的相继建成,后续一批重点项目的先后落地开工,
大量外来人口流入我县,人们对教育资源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20XX 年,全县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 3867 人,选择在城区就读
的 3378 人,占比 87.35%,其中延能化等企业干部职工随迁职工
子女申请进城就学由 20XX 年的 9 名、20XX 年的 15 名突增至
63 名;从教育发展历程来看,目前,全县在校学生城乡比 3.5:
1,全县 20XX 年人口出生率 0.49%、死亡率 0.48%,2021 年城
区学校一年级新生 1527 人、乡镇学校 559 人,20XX 年城区学
校一年级新生 1417 人、乡镇学校 490 人,20XX 年城区学校一
年级新生 1338 人、乡镇学校 447 人,以前的村村都有希望小学
不再适应教育发展要求,学校规划布局调整势在必行。
(二)教育资源配置还不够均衡。一是城乡之间差距较大。
调研发现,城区 4 所公办小学中 1500 人以上的校园 3 所,占
75%,1-4 年级城区学校平均每班 47 人,乡镇学校平均每班 33
人,5-6 年级城区学校平均每班 50 人,乡镇学校 36 人,全县小
学阶段 5-6 年级学生数最为集中,城关小学、北教场小学等部分
城区学校 5-6 年级班额人数超标准班额规定的 3 至 6 人,城区 2
所初中均为 2000 人以上大校额。茶坊小学、高迪小学、北教场
小学、沙梁中学等均存在教室挤占美术、音乐等部室现象。对标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评价指标,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
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每百名学生拥有网络多媒体教室数、音乐
美术专用教室配备等指标不达标,均集中在城区学校。农村教育
资源利用效能不高。“十三五”末,全县 11 所公办乡镇幼儿园拥
有学生 1385 名、15 所公办乡镇小学有学生 3846 名。截至目前,
全县 10 所公办乡镇幼儿园在校学生数 894 人,均不足 200 人,
10 所公办乡镇小学在校学生数 3279 人,其中 3 所不足 200 人,
全县 75%的小学生,85%的初中生在城区就读,农村学校出现生
源萎缩、资源闲置现象成为必然。二是校际之间差距较大。近
年来,随着教育投入的逐年增加,我县城乡学校在硬件设施上的
差距进一步缩小,我们在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等方面做了积极探
索和大量工作,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农村学校办学水平。但在软件
上,校际之间的差距仍然较大,尤其是中高级职称教师、紧缺型
学科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等优质教育资源配备不均衡,三级骨干教
师县城共 257 人,占比 81%,乡镇 59 人,仅占 19%,多集中在
城区,教师适应“双减”的能力和水平还不够。对近三年各中小
学学校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