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关于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全面提升城市品质的调研报告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关于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全面提升城市品质 的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全县老旧小区改造步伐,提升城市品质, 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县政协党组的高 度重视和精心指导下,由部分县政协委员和县直相关部门分管领 导组成的专题调研组,通过实地调研、听取汇报、现场交流等方 式,对全县老旧小区改造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 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级各部门全力支 持配合,认真摸底排查,及时编制规划,积极争取资金,加快工 程建设,使全县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居民居住条件 和生活品质得到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显著增强。 (一)摸清底数,制定规划。依据《X 省老旧小区改造导则》 《X 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设计指引》等规范要求,县住建局认真 编制了《X 县老旧小区十四五建设规划》和《X 年度建设计划》, 城区范围共有 X 个小区,将 X 个老旧小区,X 栋楼,X 户纳入 首批老旧小区改造范围,改造面积 X 万平方米,并建立了改造 台账,做到有的放矢,稳步推进。 (二)多方争取,筹措资金。近年来,全县实施老旧小区改 造、三无小区改造、老城区改造、基础设施改造等改造提升类 项目 X 个,其中明确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有 X 个,共争取中省 补助资金 X 万元,县财政统筹安排项目资金 X 万元,居民筹集 资金 X 万元。其中 X 年申请特别国债资金 X 万元,X 年争取省 级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资金 X 万元,X 年争取中省补助资 金 X 万元,X 年争取中省补助资金 X 万元。 (三)统筹协调,积极推进。按照“政府主导、示范引领、 街办社区实施、业主包建、分期实施、共建共治”的原则,X 年 以来,分期对……等 X 个小区实施了改造,涉及 X 栋楼 X 户, 改造面积 X 万平方米,完成投资 X 万元。主要实施“两线、三面、 四提升”工程,对临河路实施了道路“白改黑”,将水泥路更换为 沥青路面,城区环境大改观,交通更顺畅。 (四)综合治理,初见成效。自 X 年 X 月以来,通过党建 引领“三无”小区治理,全县有 X 个“三无”小区得到规范化建设, 实现了从“三无”到“三有”的现实转变。结合“两拆一提升”“干净 X”行动,持续开展净楼道、美院落、绿小区工程,统筹改善提 升资金 X 余万元,新规划小区停车位 X 个,建设“口袋公园”X 个,安装监控 X 个、门禁 X 个,修缮围墙 X 延米,建设公厕 X 座,基础设施建设、物防技防水平逐步提高,小区面貌焕然一新。 二、存在问题 从调研情况看,尽管全县各级各部门围绕老旧小区改造,做 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望 相比,与提升城市功能形象的要求相比,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 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怎么改”上,规划体系还不够完善。老旧小区改造 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更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的系统性、集成性、合 理性、实效性。在调研中,发现有 X 个方面突出问题。一是城 区缺乏科学性修建详细规划。由于国土空间规划、中心城区及下 梁新区控制性详规尚修编制,老旧小区改造整体风格不够明晰, 对如何与片区功能定位相结合确定“留、改、拆”,缺少科学规划 和详细指导意见。二是缺少科学深入的工作谋划。城区老旧小区 布局散、规模小,“十四五”期间规划整治的 X 个小区,在改造过 程中,基本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作为单个项目工程实施,没 有从根本上解决老旧小区“症结”,对个别改造后的小区雨污分流 管线设施无法连接主干管网等问题,导致改而不通、通而不畅等 问题依然存在。三是缺少全面细致的实施计划。目前的实施计划 只是简单梳排出老旧小区改造名单、内容和实施单位等,对整治 清单、工作流程、资金筹措、长效管理等均未明确。 (二)在“改哪些”上,与群众期盼存在落差。一是改造标准 整体偏低。由于中省补助资金逐年减少等原因,导致目前老旧小 区改造标准不高,X 年县城南关改造试点每户补助资金达 X 万 元,实施了保温墙、更换窗户、安装了电梯等,X 年后每户补助 资金仅有 X 元,只能做外墙立面改造、屋顶防水,没有保温墙 等。二是改造成果巩固较难。城区已改造过的老旧小区没有物业 管理单位,很难实现老旧小区改造成果的长效维护,特别是改造 过程中增设的防盗门、楼道灯等公共设施无法定期维护。三是改 造基础仍然脆弱。由于县城老旧小区建成时间较早,原建设标准 较低,X 年前的建筑基本都是多孔预制楼板结构,墙体砌砖都是 沙灰,经过二三十年的使用,老旧小区普遍存在建筑楼体、外立 面、楼梯破损以及电气线路、水污管网老化严重的问题,在小区 改造过程中,只注重面子上的改观,缺乏对老旧住房的基础建设 部分的合理提升,改造后的住房表面上是变化较大,实际上基础 还很脆弱。 (三)在“谁来改”上,体制机制还不够顺畅。分析现行老旧 小区改造实施模式,在提升工作合力和成效方面存在诸多不足。 一是实施主体责任不明确。目前在实施主体上,房改房由原产权 单位具体实施,而我县 X 年以前的老旧小区,原产权单位因职 能、人员等方面制约,很难有足够的资金和实力担负起老旧小区 改造组织工作,尤其是原单位一些住户将房屋转手买卖、原产权 单位机构改革变化等原因,大部分老旧小区业主并不是原产权单 位职工,统一改造困难,实施改主体责任不明确,改造项目推进 缓慢。二是部门协调配合不到位。老旧小区改造涉及县发改、财 政、住建、城管、资源、水利、经贸、公安、消防、通信、电力、 镇办社区等多家单位,既有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