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人才沃土释放创新动能 以高质量人才工
作助推高质量发展——XX 县人才创新创业工
作调研报告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近年来,XX 县坚持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抓国家实施黄河
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等机
遇,大力实施人才强县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党建+人才+
院校+企业+项目”工作机制,以才引才、以才育才、以才聚财,
有效破解了高端人才引进难、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为县域经
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一、调研背景
XX 县位于陕西省北部、延安市东部,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
区,境内石油资源丰富,适宜多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生长,享有
“石油之母、瓜果之乡、美食家园、福寿 XX”之美誉。全县辖
7 镇 1 个街道 159 个行政村,总人口 15.3 万(农村人口 10.5
万),共有各类人才 3188 名,其中工程技术和技能人才 363 名,
教育人才 1130 名,科技人才 88 名,基层一线人才 847 名,企业
人才 165 名,医疗卫生人才 598 名,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人
才 33 名,青年人才 50 名(由于人才分类标准不同,总数量不等
于分类之和)。总体来看,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优,高层次人
才引进难、留住难,各领域人才技术薄弱等问题是制约高质量发
展的重要因素。
20XX 年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人才工作作为一
项战略任务基础性工程来抓,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人才工
作会议精神,积极实践、大胆探索,着力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
紧紧围绕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发展潜力,全方位培养、引进、
用好人才,以人才引领产业发展,有效助推了全县生态环境改善、
农业提质增效、工业提速转型、文旅服务业提档升级。人才工作
荣获省市 20XX 年度“组织工作改革创新奖”。
为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掌握人才工作动态,进一步
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发挥人才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
擎作用,我们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主题教育要求,成立专题调研组,深入人社、经发、教育、农业
及各镇(街)等部门单位,通过听取汇报、座谈交流和查阅资料
等方式,对全县人才创新创业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聚力招才引智,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探索建立
“136”人才工作体系,构筑人才创业创新载体,让各类人才干
事有舞台。一是打造“一个中心”。整合组织、人社、经发等 7
个部门单位工作职能,建成全市首家“人才创新创业服务中心”,
设立“一站式”服务大厅,提供“保姆式”服务,打通服务人才、
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二是搭建“三大平台”。紧跟政策导向,
搭建“苏陕协作”人才交流、高端能化政企联动、新经济新业态
孵化培育“三大平台”。20XX 年 4 月,与秦创原人才大市场签
订合作协议,建立全省首家县级工作站。同时,新建金融人才
培训基地和“苏陕协作”人才联络站。三是发挥“六大功能”。
聚焦服务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中心招才引智、招商引资、创新
创业、孵化培育、科技赋能、就业服务“六大功能”,为企业投
资兴业、人才引进落户提供高效便捷服务。中心建成以来,累计
招引孵化企业 13 家,培育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 48 家,培养规上
企业 1 家,协助注册企业 2 家,上缴利税 800 余万元,实现各类
再就业 1530 余人,完成大学生和青年见习 139 人。
(二)强化服务保障,厚植人才发展新沃土。始终坚持党管
人才原则,凝聚各方力量、聚集各方资源,着力打造良好人才生
态环境,让各类人才成长有空间。一是健全组织体系。学习习近
平总书记在河北正定工作期间推出的“人才九条”做法,充分发
挥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职能作用,落实县级领导联系优秀人才
制度,实行人才工作“月调度”机制,推动形成县委统一领导、
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
才工作新格局。二是强化政策支持。制定出台《XX 县人才发展
规划》,落实“紧缺人才清单”“人才服务事项清单”,每年统筹
300 多万元在科技研发、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方面给予补助,
持续完善“人才驿站”服务功能,推动全县上下形成重视人才、
支持人才的浓厚氛围。三是优化发展环境。制定出台《人才创新
创业服务中心企业孵化培育办法》《招商引资若干优惠政策》
《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等一揽子政策举措,推行
审批服务“十个办”、“一件事一次办”、营商环境“领跑员”等
机制,为各类人才投资创业提供良好环境。在培育创新主体过程
中,支持返乡创业青年贺思宏创办源新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辐
射带动周边 6 家企业、8 个行政村、9 个基地发展,实现就业 1100
余人,助推省级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园区建设。
(三)创新工作举措,释放人才驱动新动能。推出“四个一”
工作举措,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让各类人
才发展有未来。一是引进一批院士专家。聚焦油气资源、石油工
业文化、有机农特产品“三大首位产业”发展需求,全县建成院
士专家工作站 9 个,引进院士专家 63 名、高层次人才 18 名,聘
请周春松院士为 XX 高质量发展首席专家和招才引智大使,实现
人才集聚与产业发展同兴共振。二是打造一批创新团队。开展校
地企地合作、苏陕协作结对、科技下乡组团“共建行动”,与西
农大、陕师大、渭河生态集团等校企开展合作,组建人才创新服
务团队 17 支,推广“苹果水肥一体化、红薯种苗脱毒”等产业
实用新技术 15 项,与福泉环保城中南研究院达成共享科技实验
成果意向,积极推动浙江工业大学化工学院高塍研究院转移承接,
着力搭建“实验室经济”新赛道。三是培育一批乡土人才。深入
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建立健全“3+2+1”培训体系,通
过培训育才、专家带才、实践砺才,共培育“土专家”“田秀才”
“乡创客”等“三农”人才 2360 名,举办“金融育才”、农业产
业技术等培训班 30 余场次,苏陕协作互派交流人才 257 名,各
领域实用人才实现提质增量,创新创业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四是
招引一批产业项目。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和科技创新优势,依托周
春松院士工作站和县林业局两个专家工作站,引进 50 万吨废盐
资源化利用、“森林资源改培+林下经济发展+碳汇产业开发”等
项目,XX 县环保产业园已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影响
评价评审和选址征地,进入项目设计阶段,逐步形成“产业集聚
人才、人才带来项目、项目助推产业”的良性循环。
三、经验启示与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