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市域旅游环境整治提升调研报告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市域旅游环境整治提升调研报告 为了助力全市旅游产业实现恢复性增长、突破性提升,推动 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按照市政协党组 20XX 年工作要点安排部 署,市政协分管领导带队,市政协委员工作委组织部分市政协委 员和市文旅局、县区政协等相关部门单位负责同志,围绕市域旅 游环境整治提升专题,于 20XX 年 4 月,先后到宝塔、黄龙、宜 川、延川 4 个县区,采取现场察看、座谈交流等方式进行了实地 调研,对其他 9 个县(市、区)采取收集资料、电话询访的方式 进行了书面调研,调研组经过协商讨论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 一、市域旅游环境现状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旅游产业,充分发挥延 安是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的资源优 势,深入实施“文化旅游带动”战略,全力打造全国红色旅游首 选地,旅游产业规模、产品品质、设施水平、管理服务等得到大 幅提升,基本形成了以延安城区为主的红色旅游核心带,以黄帝、 黄河、黄土风情为主的文化旅游区,以农业采摘、休闲康养、旅 居为主的绿色生态旅游区,以“中国红谷”丹霞地貌为主的地质 遗迹旅游区的“一核五区”全域旅游发展布局,走出了红色旅游 带动全域发展的路子,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旅游产业呈现快速恢复态势。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 新发展理念,把旅游产业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完善政 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特别是三年疫情期间,制定出台了《促 进延安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措施》,千方百计帮助涉旅行 业和从业人员克服困难,充分激发旅游市场活力。疫情之前,2019 年全市旅游产业进入发展高峰期,接待游客 7308.26 万人次,实 现旅游综合收入 XX 亿元。受疫情影响,2020、20XX、20XX 年 连续三年来延游客和旅游收入持续下降。疫情过后,今年 1 至 4 月,来延游客和旅游收入呈现快速恢复性增长态势,尤其是“五 一”假期,接待游客 127.1 万人次,同比增长 215.7%;实现旅游 综合收入 XX 万元,同比增长 401.72%,两项指标与 2019 年基 本持平。经过多年的科学谋划和有力推进,延安旅游产业发展独 具优势、潜力巨大,疫情之后已经迈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二)景区景点建设成效显著。立足将延安打造成为“中国 最大的革命历史博物馆”、中国红色之都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 家园,先后投资 1000 多亿元,实施了新区建设、旧城改造、居 民下山、延河治理等 17 项重大城市建设工程,为红色旅游发展 “腾挪”空间,使延安旅游大环境实现了历史性巨变。编制实施 了《延安革命旧址群保护规划》《延安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 发展规划》,对全市 445 处革命旧址进行有效保护,完成了西北 局、枣园、杨家岭等“十大”革命旧址景区建设项目。实施了圣 地河谷、南泥湾红色小镇、万达红色小镇等文化旅游产业园区, 启动建设延安长征、长城、黄帝陵国家文化公园等重大项目,丰 富了红色旅游内涵,提升了延安旅游品质。延安革命纪念地、宜 川壶口瀑布成功创建国家 5A 级景区,龙头带动作用充分发挥。 全市拥有 A 级景区 52 处,其中 5A 级景区 3 处、4A 级景区 7 处、 3A 级景区 42 处。打造了延安红色之旅、走进母亲河之旅、祭祖 康养之旅等 10 条主要旅游线路,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1 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 3 个、省级旅游示范县 4 个,全域旅游 体系不断完善。 (三)基础设施水平稳步提升。坚持“游客至上”理念,加 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现“县县通高速”,沿黄旅游公路 建成通车,加密开通了西安-延安动车线路,南泥湾机场建成并 与国内 24 个城市通航,交通环境有效改观,游客来去更加便捷。 有序推进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建成旅游集散中心 10 个,旅游咨 询服务点 58 个,游客接待能力明显提升。深入推进“厕所革 命”,建成旅游厕所 945 座。积极实施智慧旅游系统建设,实现 了全市 4A 级以上景区免费 WIFI 全覆盖,自助式导游得以实现。 (四)旅游市场主体基本稳定。认真落实支持旅游行业恢复 发展政策要求,采取推进银企合作、加大信贷投入、退还保证金、 发放补助资金等措施,帮助旅游企业渡过难关、走出困境。目前, 全市有旅行社 58 家、持证导游 412 人,旅游直接、间接从业者 近 10 万人。引导支持旅游宾馆建设,全市有住宿业单位 1430 家, 床位 86389 张,其中星级酒店 40 家。演出场所经营单位 13 家, 先后推出了实景演出《延安保卫战》《黄河大合唱》,打造了舞台 剧《延安保育院》《红秀延安》《延安十三年》《再回延安》等游 客体验类剧目,丰富了旅游演艺市场。虽然旅游市场各业态在疫 情期间出现不同程度萎缩,但随着旅游市场强劲复苏,市场主体 信心坚定,发展活力加快释放。 (五)旅游市场秩序治理扎实开展。成立旅游市场联合执法 工作领导小组,整合执法力量,实行常态化巡查执法,对各景点 及周边涉旅商品经营、餐饮酒店等主体的持证亮照、产品质量、 食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等进行全面整治。坚持突出重点,严厉 打击干扰旅游市场秩序的违法违规行为,规范旅行社经营和导游 从业行为,“不合理低价游”苗头和市场乱象扩散势头得到遏制, 涉旅纠纷和舆情能够依法依规从严从快处理,旅游环境不断优化, 在全国旅游城市综合排名稳步提升。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全域旅游的重要性认识仍需提高。面对我市旅游资 源优势,部分干部群众和旅游从业者存在一定的优越感,满足于 守住红色旅游的“金饭碗”,而在旅游产业发展和环境整治提升 上关心支持和投入不足。对全域旅游需要全民参与的思想认识还 不到位,宣传教育引导不经常,缺少动员广大群众参与旅游环境 整治提升的长效机制,“人人都是旅游形象,处处都是旅游环境” 的全域旅游发展意识还没有深入人心,人人参与、人人监督、人 人出力的全域旅游氛围还没有全面形成。 (二)旅游规划体系有待完善。面对旅游新产品、新业态、 新形式加快更新的新形势,旅游规划仍显滞后,以市区为中心, 以景区景点为节点的旅游专项规划还不够精细,全要素统筹、全 员参与、全域协作互动发展的全域旅游规划还需调整优化,旅游 景区景点规划建设与城市建设规划、乡村振兴项目、生态治理工 程衔接不紧密,存在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的现象。部分县区景区 景点规划定位不准,缺少科学论证,建设风格和展示内容雷同, 存在同质化现象。 (三)旅游基础设施还存在短板和弱项。旅游基础设施难以 满足旅游业转型发展和游客多元化需求,餐饮设施仍显不足,接 待大型团队的快餐店少,特色饮食没有形成规模,餐饮环境卫生 条件较差。受疫情冲击,一些酒店歇业关闭,随着旅游旺季到来, 预计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