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9 月 3 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大会
盛大举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如黄钟大吕,激荡人心;“中国式阅兵”的磅礴
气势如史诗长卷,震撼寰宇。从“钢少气多”到“钢多气更多”的强军跨越,从“万
国造”到“中国造”的装备突破,从“守护家园”到“共护和平”的责任担当,这场
跨越 80 年的历史对话,既是对先辈的深切告慰,更是对未来的庄严宣示。作为新时
代党员干部,深学细悟大会精神与阅兵传承,更感使命在肩、责重千钧。
一、承百代风云,阅兵彰显强军志
从 1949 年开国大典的“万国造”到 2025 年的“中国智造”,从“飞机不够就飞
两遍”到“百机列阵震苍穹”,阅兵场的每一步跨越,都镌刻着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
胜利的铿锵足印。
一是装备迭代见证“自立自强”。开国大典受阅武器多为缴获的“万国牌”,1959
年 59 式坦克首秀实现“国产突破”,1984 年战略导弹揭开神秘面纱震惊世界,2025
年新型战略重器、高超精打装备、无人反无人体系首次亮相——76年装备变迁史,是
国防工业从“一穷二白”到“领跑前沿”的奋斗史,更是“关键核心技术必须自主可
控”的实践注脚。正如军迷感慨:“武器更新快到成了军盲”,这种“甜蜜的烦恼”恰
是强军之基不断夯实的生动写照。
二是军种演进标注“制胜变革”。1949 年海军方队仅为“象征性队列”,1954 年
首支驱逐舰部队受阅,1999 年海军陆战队加入方阵,2025 年军事航天、网络空间、
联勤保障等新型作战力量光荣列阵——从“陆战为主”到“联合作战”,从“传统兵
种”到“新质战力”,人民军队在整体性革命性重塑中完成“脱胎换骨”,战斗力生成
模式实现历史性跨越,为“能打仗、打胜仗”提供了坚实支撑。
三是血性传承诠释“钢多气盈”。76年前,受阅战机为防袭扰携弹飞行;76年后,
百架战鹰编队划出“凌云之翼”。从“钢少气多”到“钢多气更多”,变的是装备的
“硬实力”,不变的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阅兵场上“走百米不差
分秒、走百步不差分毫”的严整队列,训练场上“晒脱皮不退伍、磨破茧再起步”的
坚韧身影,正是“一支部队的战斗力,先要从队列里走出来”的最佳印证。
二、铸千秋魂魄,方阵凝聚民族心
”当“狼牙山五壮士”战旗猎猎作响,当“金刚钻”连荣誉牌熠熠生辉,当维和
部队“蓝盔”方阵步伐铿锵,“中国式阅兵”早已超越军事仪式范畴,成为民族精神
的“传薪火”、红色基因的“活化石”。
一是队列之严彰显“军魂永固”。“千人如一人”的整齐方阵,是“令行禁止”的
纪律之美,更是“党指挥枪”的忠诚之魂。从 1927 年“三湾改编”确立党对军队绝
对领导,到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人民军队始终以“听
党话、跟党走”的政治品格,将“两个维护”融入血脉。今年战旗方队与人民英雄纪
念碑交相辉映,正是“英雄史诗”与“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