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副部长在宣传部深入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副部长在宣传部深入践行新时 代党的群众路线、以优良党风引 领社风民风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非常荣幸能有这样一个机会,和大家坐在一起,围 绕“深入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 风”这个主题,谈一些个人的学习心得和反思。作为宣传思想 和精神文明战线的一名干部,这个主题于我而言,既是必须深 入思考的重大课题,也是日常工作中时刻需要面对的实践检 验。刚才聆听了几位同志的发言,很受启发。下面,结合我个 人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向大家作个汇报。 一、对党风与民风关系的再认识:源与流、根与叶 最近,区里组织了系列学习研讨,特别是深入学习了习近平 总书记在《求是》杂志上发表的重要文章,感触很深。文章深 刻阐明了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强调要“以优良党风引领社 风民风”。这让我对党风与民风的关系有了更深一层的思考。 如果说社风民风是一条大河,那么党风就是这条河的源头。源 头清澈,河流才能奔腾不息、澄澈透明;源头浑浊,下游必然 泥沙俱下、水质败坏。党风是根,民风是叶,根深才能叶 茂,根健才能枝繁。作为文明办的负责人,我深知自己的工 作,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营造一种风气,一种积极向上、文明 和谐的社会“小气候”。这种“小气候”从何而来?绝不是靠 几句口号、几场活动就能一蹴而就的。它的根基,正蕴藏于我 们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之中。群众看我们,不仅仅 是看我们做了多少工作、取得了多少成绩,更是在看我们的作 风、我们的人品、我们对待群众的态度。中央八项规定的十年 磨一剑,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生态和社会面貌,这本身就 是最有力的证明。党风政风的每一次向好,都会在社会上激起 层层涟漪,带动社风民风的整体跃升。因此,抓党风,就是抓 民风的“牛鼻子”,就是为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固本培 元。 二、对自身工作的再反思:距离、温度与镜子 对照“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这把标尺,我时常反躬自 省,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也看到了自身工作中存在的不 足和需要警醒的地方。 首先,是“距离”的问题:我与群众的物理距离近了,但心 理距离是否真正拉近了?这些年,按照要求,下基层的次数越 来越多。根据区里的统计,仅在2025年,全区处级领导干部调 研就达900余人次,形成了一批有价值的调研报告。我自己也跑 了不少乡镇、社区和企业。但夜深人静时,我常常反思:这些 调研,有多少是真正“沉下去”的,又有多少是“走马观 花”式的?是不是有时也陷入了“经典线路”的窠臼,看到的 都是精心准备的“盆景”,听到的都是过滤修饰的“佳 音”?我们常说要拜群众为师,但如果听不到真话、摸不到实 情,这个“老师”又从何拜起?再看我们的群众诉求解决机 制。区里的12345热线,办结率常年在97%以上,市场监管等部 门的投诉办结率甚至超过99%。这些数字无疑是亮眼的。但我 也在想,一个诉求的“办结”,是否等同于群众的“满 意”?一个问题的“解决”,是否真正打开了群众的“心 结”?当我们的干部习惯于在办公室里通过电话和文件来处理 问题时,是否也在无形中与群众隔了一层“玻璃门”?我们看 到了问题,却感受不到问题背后的焦虑与期盼。这种距离 感,恰恰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温床,也是侵蚀党群干群关 系的“隐形杀手”。 其次,是“温度”的问题:我的工作是完成了任务,还是传 递了党和政府的温暖?作为宣传干部,我们的工作常常与文 字、会议、活动打交道。有时为了完成一项紧急任务,会连夜 撰写材料、策划方案,追求的是“快”和“好”。但回过头 看,一些工作是否也存在“重形式、轻内容”“重留痕、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