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市妇幼保健院医疗质量
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全院召开这次医疗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推进会,主
题鲜明,意义重大。这既是一次贯彻落实国家卫生健康事业发
展战略部署的动员会,也是一次直面问题、自我剖析、全面提
升我院内涵建设的攻坚会。刚才,*同志已经详细传达了上级精
神并解读了院内制定的《医疗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
案》,任务分解清晰,责任划分明确,要求具体到位。下
面,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和下一步工作,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深刻领会医疗质量安全工作的极
端重要性
医疗质量与安全是医院的生命线,是所有工作的核心与基
石。在当前健康中国战略深入推进、人民群众对高品质医疗服
务需求日益增长的新形势下,抓好这项工作,其重要性和紧迫
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一)质量安全是立院之本,是医院行稳致远的发展之
基。一家医院的口碑,不是靠华丽的建筑或先进的设备堆砌出
来的,而是靠一次次成功的救治、一个个康复出院的患者、一
代代医务人员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铸就的。医疗质量的优
劣,直接决定了患者的就医体验和最终疗效,也直接关系到医
院的社会声誉和公信力。在医疗服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
天,质量安全是最核心的竞争力。任何对质量安全的漠视和懈
怠,都可能侵蚀医院发展的根基,甚至带来颠覆性的风险。全
院上下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抓质量就是抓发展,保安全就是保
未来。
(二)风险挑战是客观存在,是必须时刻防范的现实之
忧。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诊疗手段、新的药品设备
不断涌现,在为患者带来更多希望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
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患者维权意识的增强、社会舆论环境的
变化,也对医疗行为的规范性和严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
院内来看,尽管近年来我院在医疗质量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
效,但我们必须正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比
如,部分员工对核心制度的敬畏之心有所淡化,执行力出
现“折扣”;个别诊疗行为尚欠规范,存在不合理用药、不必
要检查的现象;病历书写的内涵质量还有待提升,记录的及时
性、准确性、完整性仍有瑕疵;院内感染防控的“弦”绷得还
不够紧,细节管理存在漏洞。这些问题,如同潜藏在水面下的
冰山,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可能演变为医疗差错乃至医疗
事故,给患者带来无法挽回的伤害,给医院带来难以估量的损
失。
(三)专项整治是时代要求,是实现自我革新的必由之
路。本次专项整治行动,是国家卫生健康主管部门从行业发展
全局出发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是回应社会关切、保障人民健
康权益的有力举措。这绝非一阵风,更不是走过场,而是对全
国医疗机构的一次全面“体检”和“大扫除”。对于我院而
言,这既是压力,更是机遇。是压力,因为它要求我们必须以
刀刃向内的勇气,对标对表,深挖彻查,彻底整改。是机
遇,因为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系统梳理、优化流程、补齐短
板、强健肌体的契机。我们要将这次专项整治行动作为推动医
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作为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的强大引
擎,通过一次深刻的“刮骨疗毒”和“自我革命”,实现医疗
质量安全管理能力的系统性重塑和整体性跃升。
二、聚焦关键,靶向发力,全面筑牢医疗质量安全防线
《*方案》已经明确了此次整治的重点领域和核心任务。各
科室、各部门必须紧紧围绕方案要求,拿出具体举措,做到精
准发力,务求实效。要坚决摒弃“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
部思维,树立系统观念,从根源上、制度上、文化上构建起坚
不可摧的质量安全防线。
(一)强化体系建设,织密制度管理之网。质量管理不能依
赖于个别“精英”的自觉,而必须依靠健全、高效、协同的组
织体系。要进一步完善院、科、组三级医疗质量管理网络,明
确各层级的职责与权限。院级质控部门要发挥好“参谋
部”和“指挥中心”的作用,加强顶层设计、标准制定、数据
分析和趋势预警。科室作为质量管理的主阵地,科主任和护士
长是第一责任人,必须将质量安全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
落实、同检查、同考核。要将质量管理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医
疗小组、每一位医务人员,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员参
与、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二)狠抓核心制度,守住执业行为之底线。医疗核心制度
是前人用经验甚至血的教训总结出来的,是保障医疗安全
的“护身符”和“高压线”。十八项核心制度,每一项都必须
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绝不允许有任何形式的变通和选择性落
实。首诊负责制,要确保责任链条的完整;三级医师查房制
度,要保证上级医师的指导和把关作用充分发挥;疑难病例讨
论、死亡病例讨论制度,要真正成为提升诊疗水平、总结经验
教训的学习平台,而不是流于形式的“小程序”;术前讨论和
手术安全核查,更是直接关系到患者生命安危,必须严格、严
谨、严肃。此次整治,要将核心制度的落实情况作为督查的重
中之重,对执行不力、敷衍了事的,要严肃追责。
(三)规范诊疗行为,提升专业技术之内涵。医疗质量的根
本在于诊疗行为的科学性与规范性。要大力推行临床路径管
理,减少医疗行为的随意性,优化诊疗流程。要严格遵循各类
疾病的诊疗指南和技术操作规范,坚持循证医学原则,为患者
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要加强合理用药监管,重点监控辅助用
药、抗菌药物和高值药品的临床应用,发挥临床药师的指导作
用,切实降低患者的用药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