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5 年全区常态化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暨防
范未成年人溺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区常态化未成年人保护暨防范未成年人溺
水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未成年
人保护工作的重要论述,严格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未成年人保
护工作的最新部署要求,结合省专班《关于做好开学后未成年人
防溺水相关工作的提示》以及近期 X 市 X 新区专题会议精神,
分析研判当前我区面临的形势,对下一阶段工作进行再动员、再
部署、再压实。刚才,区有关部门作了工作汇报,部分同志作了
很好的发言,我都表示赞同。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挑战,以高度的政治清醒认识工作的
长期性与艰巨性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
作,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宁,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
到党和国家事业的长远发展。防范未成年人溺水,是未成年人保
护工作中最现实、最紧迫、最直接的“生命线工程”。近年来,
区委、区政府始终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坚持系统
谋划、高位推动。我们欣喜地看到,经过全区上下的不懈努力,
我区成功创建成为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区,这是一个来之不易
的崇高荣誉,是全区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共同奋斗的结晶。
我们聚焦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大保护”,
创新性地构建了“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网络+司法”六位一体
的保护工作体系,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
协同的生动局面。特别是在基层基础建设方面,我们实现了全区
24 个镇(街)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403 个村(居)未成年人保
护服务点的全覆盖,建强了由 427 名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组成
的基层服务队伍,为保护工作延伸到“最后一米”提供了坚实的
组织保障。在防范未成年人溺水这项具体工作中,我们同样付出
了巨大努力,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各镇街、各部门认真履行属
地管理和行业监管责任,建立健全了防溺水工作领导小组和应急
机制,常态化开展“拉网式”隐患排查,在重点水域增设了大量
警示牌、防护栏和救生设备,并通过组建巡查队、劝导队,实现
了对危险水域的动态巡防。教育部门将防溺水安全教育全面纳入
校园安全课程,通过主题班会、应急演练、致家长一封信等多种
形式,反复强调“六不准”原则,家校社协同的防护网络初步形
成。我们还探索了“非遗+防溺水宣传”等特色模式,让安全知
识以更生动、更入心的方式传递给孩子和家长。这些工作,为守
护孩子们的生命安全筑起了一道道坚固的防线。
但是,同志们,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成绩属于过去,挑
战就在眼前。未成年人保护和防溺水工作,容不得我们有丝毫的
麻痹松懈。我们必须看到,溺水依然是威胁我国未成年人生命安
全的“头号杀手”。根据国家相关数据报告,每年因溺水身亡的
人数中,未成年人占比极高。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
鲜活生命的逝去,是一个个家庭的瞬间崩塌。虽然我们没有对过
去几年区内溺水事故进行专门的、公开的通报,但一些零星发生
的事件,其惨痛教训依然振聋发聩,时刻警醒着我们,防溺水工
作的弦一刻也不能松。从当前情况看,我区的工作仍存在一些不
容忽视的短板和漏洞。一是思想认识的“温差”依然存在。少数
单位和干部存在“开学就松一口气”“放假才重要”的错误思想,
对防溺水工作的长期性、反复性、突发性认识不足,导致工作时
紧时松。二是责任链条的“缝隙”依然存在。部门协同还不够顺
畅,存在职责边界不清、联动响应不及时的问题。个别镇街、村
居的属地责任没有完全压实,巡查制度执行存在打折扣的现象。
三是防护措施的“盲区”依然存在。一些偏远的、非典型的水域,
如废弃的采石坑、田间的灌溉渠、城乡接合部的积水洼地等,还
没有完全纳入监管视线,技防设施覆盖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
宣传教育的“堵点”依然存在。安全教育的深度和广度有待加强,
如何让安全知识真正内化为孩子的行为习惯,如何有效督促流动
人口、留守儿童等重点群体的监护人履行责任,仍然是我们面临
的难题。这些问题,都是我们下一步必须下大力气解决的硬骨头。
二、提高站位,深化共识,以坚定的政治自觉扛起守护未
来的时代重任
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和防溺水工作,绝不仅仅是一项单纯的社
会管理事务,它本质上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政治任务,是一项必须
做好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全区上下必须站在讲政治、顾大
局的高度,进一步深化思想共识。
第一,这体现了我们“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执政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未成
年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
实的利益问题之一。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最终的落脚点都是为
了人民的幸福安康。防范一起溺水事故,就是挽救一个孩子、守
护一个家庭、安定一方社会。我们必须将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扛在
肩上,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实抓细各项防护措施,
用我们的辛苦指数换取千家万户的幸福指数和未成年人的安全
指数。这既是对我们初心使命的检验,也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考
验。
第二,这关系到我区高质量发展的未来根基。青少年是区域
发展的希望所在。今天我们保护好一个孩子,就是为 X 区的明
天储备一份人才、增添一份活力。一个安全、健康、和谐的成长
环境,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软实力。
反之,如果安全事故频发,不仅会损害政府的公信力,更会动摇
社会对未来的信心。因此,我们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发,
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视为一项基础性、先导性工程来抓,为 X
区长远发展提供最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最和谐的社会环境。
第三,这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未
成年人保护,特别是防溺水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
及家庭、学校、社会、政府等方方面面,是对我们基层治理能力
的一次综合大考。它考验我们能否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
责任体系,考验我们能否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动员社会力量,考
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