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关于深化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
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的情况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县关于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
治的专项行动部署,巩固并深化前期整治工作成效,我乡党委
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紧迫感,聚焦民生痛点、权力运行风险
点,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推动专项整治工作走深走实,现将
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与思想武装,校准政治航向
乡党委深刻认识到,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
题,是厚植党的执政根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关键之举。为
此,自2025年8月以来,我乡坚持高位推动、思想先行,迅速构
建了严密高效的组织领导体系。
其一,集中学习研讨,统一思想认识。乡党委通过召开1次
党委会专题会议和2次专项工作部署会,形成了上下贯通、层层
压实责任的工作格局。在党委会层面,班子成员率先垂范,集
中学习了《*同志在全县群建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精神,深刻
领会其核心要义与实践要求。同时,会议专题学习了*省纪委监
委公开发布的8起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
和腐败问题的典型案例,以案为鉴、以案明纪,引导班子成员
从反面教材中汲取深刻教训,对照检查自身,切实筑牢拒腐防
变的思想堤坝。
其二,周密部署动员,明确责任分工。在覆盖机关全体干
部、各村及站所负责人的专项部署会上,乡党委对专项整治工
作进行了全面动员和具体安排。会议逐项传达了上级的工作要
求,结合我乡实际,深入剖析了在乡村振兴项目资金监管、惠
民政策落实、基层“微权力”运行等方面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
和风险点。为确保整治工作不走过场、不留死角,我乡建立
了“领导牵头、分管负责、专人落实”的责任机制,将各项整
治任务分解细化,明确到具体责任领导、责任部门和责任
人,确保压力传导到位、责任落实到人,为专项整治工作的有
序高效开展锚定了“方向标”、铺设了“快车道”。
其三,加强教育培训,提升能力素质。为切实增强乡村两级
干部开展专项整治工作的能力,乡党委精心组织了一系列专题
培训活动。一方面,邀请县纪委监委的业务骨干进行授课,围
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表现形式、认定标准、处理
方式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干部们更直
观地了解问题所在和解决方法。另一方面,组织干部们开展交
流研讨活动,分享在专项整治工作中的经验和困惑,共同探讨
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促进干部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同时,鼓励干部们自主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不断提
升自身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为专项整治工作的深入推进提
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创新监督与制度建设双轮驱动,织密权力监督网络
乡党委坚持标本兼治、系统施治的原则,一手抓监督方式创
新,强化问题整改闭环;一手抓制度体系建设,着力从源头防
范风险,构建起覆盖基层权力运行全链条的“防护网”与“防
火墙”。
(一)深化闭环监督,提高整改实效。为破解基层监督难
题,我乡着力构建“领导靠前督、基层实时报”的上下联动监
督体系。一方面,强化领导干部的“一线监督”角色。乡党政
主要领导及班子成员带头深入基层,对前期排查及新发现的问
题整改情况进行全程跟踪、动态问效。针对尚未完成的整改事
项,全面推行“清单式管理、销号制推进”工作法,建立问题
台账,明确整改时限、标准和责任人,完成一项、销号一项。
截至目前,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领域,已成功销号整改问
题15个。另一方面,压实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前哨”职责。乡
纪委定期组织对各村村务监督委员会负责人进行业务培训,进
一步明确其在村级事务决策、财务管理、项目实施等方面的监
督职责与权限。要求其规范监督检查工作,定期汇总监督情
况,及时上报监督工作记录,确保基层监督不虚化、不弱化。
这一良性互动机制,有效打通了基层监督的“最后一公
里”,使监督触角延伸至最末梢。
(二)聚焦关键环节,健全长效制度。乡党委深刻认识
到,制度建设是管根本、管长远的治本之策。以“以案促改、
标本兼治”为导向,聚焦基层权力运行中人、财、物、事等关
键环节,开展了一轮系统性的制度“废改立”工作,核心在于
管好“钱、章、物”三个关键要素。首先,修订《*乡政府财务
管理制度》,核心是管住“钱袋子”。虽然修订后的制度细则
全文有待进一步的标准化文本发布,但其修订重点明确指向了
规范资金审批程序与强化核算监管。新制度进一步细化了各类
支出的审批权限与流程,严格执行“一支笔”审批制度,并根
据金额大小设定分级审批流程,明确经办、审核、审批等各环
节人员责任,确保每一笔资金的使用都有据可查、有迹可循。
同时,加强了对项目资金、专项补贴等大额资金的集体决策与
公开公示要求,提升财务透明度。其次,健全《*乡政府印章管
理制度》,核心是管住“公章”。鉴于印章在基层权力运行中
的关键作用,新制度着重强化了印章的集中统一管理。明确规
定乡政府及下属单位公章由专人保管,建立严格的印章使用审
批与登记流程。任何文件、合同、证明的用印,均需履行书面
申请、分管领导或主要领导审批的程序,并在用印登记簿上详
细记录用印事由、时间、批准人及经办人,实现了印章使用全
程留痕、责任可追溯,从物理上杜绝了“萝卜章”和权力滥用
风险。再次,细化《*乡政府内部采购制度》,核心是管住“物
资”。针对政府日常办公用品、小额服务、零星工程等未达到
政府采购限额标准的内部采购行为,新制度构建了全流程管控
机制。制度要求,所有采购必须履行内部申请、预算审核、市
场询价、集体商议等程序。对于达到一定金额的采购项目,需
由至少两名工作人员共同进行市场价格调查,并提交比价情况
说明,由班子会议或专题会议集体研究决定,彻底改变了过去
可能存在的“一人采购、一人说了算”的局面,有效防范了廉
政风险。
(三)强化科技赋能,提升监督质效。面对基层监督点多面
广、人员力量有限的现实挑战,我乡积极探索运用信息化手
段,为监督工作插上科技翅膀。一方面,搭建“智慧监督”大
数据平台。整合财政、民政、农业等部门数据资源,建立涵盖
农村集体“三资”、惠民资金发放、工程项目建设等重点领域
的监督数据库。通过数据比对、智能分析等功能,自动筛查异
常数据、预警潜在风险,实现从“人工排查”向“智能筛
查”的转变。例如,在惠民资金监管中,平台通过比对银行流
水与补贴发放名单,快速识别出重复领取、冒领等问题,大大
提高了监督效率。另一方面,推广“码上监督”小微权力监督
平台。在各村显著位置张贴监督二维码,群众通过手机扫码即
可查看村级财务收支、项目进展、政策落实等公开信息,并能
直接在线反映问题、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