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公司作风建设
提升活动启动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公司在这里召开“作风建设”提升活动启动会,主要
任务是深入分析当前公司在作风建设层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
部署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动员公司上下全体干部职工,以崭新
的姿态、过硬的作风,为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行稳致远、实
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与行动保障。这次会议,既是一次
思想上的“集结号”,也是一次行动上的“动员令”,意义重
大,影响深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深刻领会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与现实紧迫
性
作风,是衡量一个团队精神风貌、战斗力的核心标尺,是决
定事业成败的关键变量。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优良的作风是
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文化、管理水平和品牌形象
的集中体现。当前,公司正处在转型升级、拓展市场、提质增效
的关键隘口,机遇与挑战并存,动力与压力同在。
从外部环境看,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建筑行业已从增量
扩张时代步入存量提质时代,“内卷”加剧,竞争日趋白热化。
业主对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项目履约能力的要求越来越
高,单纯依靠规模和速度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谁的作
风更硬朗、管理更精细、服务更优质,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角逐
中赢得主动、抢占先机。从内部发展看,公司近年来在全体同仁
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是大家
辛勤汗水和不懈奋斗的结晶。
但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对照高质量发
展的要求,对照“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建筑铁军”的目标,公司
在作风层面还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就像是侵蚀大
楼根基的白蚁,看似微小,却足以动摇根本。具体来看,虽然公
司整体营收数据尚可,但利润率却在过去三年中呈现下滑趋势。
部分重点项目的实际工期比计划平均延长,因质量瑕疵和安全问
题导致的返工成本与赔付金额较去年同期增加。这些冰冷的数据
背后,折射出的正是作风建设的“软肋”和管理执行的“短
板”。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引起高度警觉,不加以彻底整治,小则
影响一个项目的成败,中则影响公司的市场信誉,大则会侵蚀公
司持续健康发展的根基,断送几代人辛辛苦苦打下的事业基础。
因此,在当前这个关键节点,开展“作风建设”提升活动,绝非
一时兴起,更不是装点门面的“花架子”,而是公司应对内外挑
战、破解发展难题、实现自我革新的战略抉择,是一场必须打赢
的硬仗。公司上下必须站在事关企业生存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
认识加强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切实把思想和行
动统一到公司的决策部署上来。
二、正视问题,以刮骨疗毒的勇气向作风顽疾“亮剑”
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解决起来不可能一蹴而就。
敢于直面问题、精准找出病灶,是有效整改的前提。结合前期的
调研和日常观察,当前公司在部分单位和少数干部职工身上,主
要存在以下四方面的作风“顽疾”,需要深刻剖析,靶向治疗。
第一,是“慵”的病症,表现为担当精神弱化,存在“等、
靠、要”思想。有的干部满足于守摊子、看场子,缺乏“开疆拓
土”的闯劲和“攻城拔寨”的拼劲,对市场变化反应迟钝,对新
业务、新模式研究不深、不透,习惯于“等”上级指
示、“靠”传统路径、“要”现成资源。有的项目管理人员,面
对工期紧、任务重、协调难度大的情况,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千
方百计克服困难,而是找各种理由向上级叫苦、向业主解释,缺
乏主动作为的责任心。在项目前期策划、技术方案优化、成本管
控等环节,满足于“照搬照抄”,不愿动脑筋、下苦功,导致方
案缺乏竞争力,成本居高不下。这种精神上的“缺钙”,是影响
公司发展活力的最大障碍。
第二,是“散”的病症,表现为纪律规矩淡化,存在“松、
软、慢”现象。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公司近年来出台了不少
规章制度,但“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说在嘴上”的现象依然存
在。有的单位对安全生产规程、质量验收标准执行不严,心存侥
幸,觉得“差不多”就行,导致安全隐患和质量通病屡禁不止。
有的机关工作人员,工作纪律松弛,上班迟到早退、办事拖拖拉
拉,一份文件流转好几天,一个审批流程走半个月,服务基层、
服务项目的效率低下。更有甚者,对公司的决策部署阳奉阴
违,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打折扣、搞变通,缺乏令行禁止
的刚性约束。这种纪律上的“松弛”,是导致管理效能低下的直
接原因。
第三,是“浮”的病症,表现为工作作风虚化,存在“粗、
浅、空”问题。一些工作看似轰轰烈烈,实则华而不实。有的项
目管理,重进度、轻质量,重表面、轻内涵,现场文明施工标准
不高,材料堆放杂乱无章,企业形象展示不到位,给业主和外界
留下“游击队”的印象。有的机关部门,服务意识不强,习惯于
坐办公室发号施令,对项目一线的实际困难和需求了解不清、掌
握不准,出台的指导性文件脱离实际,可操作性不强。有的干部
汇报工作时,讲成绩夸夸其谈,讲问题一笔带过;做计划目标宏
大,抓落实蜻蜓点水,工作不深入、不扎实。这种作风上的“漂
浮”,是滋生形式主义、影响工作实效的温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