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市新兴领域两个覆盖
集中攻坚工作调度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市委决定召开这次全市新兴领域“两个覆盖”集中攻
坚工作调度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关于加强
新兴领域党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总结前一阶段集中攻坚行
动的成效与不足,分析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对下一阶段
的攻坚任务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压实。自全市启动集中攻
坚行动以来,各级各部门迅速响应、积极作为,取得了值得肯
定的阶段性成果。现在,攻坚工作已经进入啃硬骨头、涉深水
区的关键阶段,容不得半点松懈。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深化认识,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与紧迫感
开展新兴领域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是党中央着眼于夯
实党的执政根基、应对经济社会结构深刻变革而作出的一项重
大政治部署。全市集中攻坚行动启动以来,各级党组织闻令而
动,周密部署,推动“两个覆盖”工作实现了良好开局。
(一)从面上看,覆盖广度得到有效拓展。通过运用大数据
比对、网格员摸排、行业部门联查等多种方式,我们对全市新
兴领域的企业和社会组织底数进行了一轮“过筛子”式的梳
理,基本摸清了家底。特别是在一些先行先试的地区,成效尤
为显著。例如,有的区县在短短两个月内,就推动重点企业党
组织覆盖率从62.7%提升至72.89%,实现了跨越式增长。有的开
发区,通过集中组建,一次性就新建了数十个非公企业独立党
支部,将重点非公企业的单独组建率提升至100%。这些数据表
明,只要方法得当、力度到位,“两个覆盖”工作完全可以取
得突破性进展。
(二)从点上看,党建质量呈现提升态势。各地在推进“有
形覆盖”的同时,积极探索“有效覆盖”的路径。一批示范
点、样板间正在不断涌现。在一些产业园区,通过打造“红色
引擎”党建品牌,实施“五红聚力”行动,有效激发了企业活
力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一些外向型经济发达的开发
区,党组织和党员已经成为企业技术攻关、市场开拓的“主力
军”,真正做到了“角色不可替代、作用不可缺少”,彻底改
变了过去党建工作游离于企业生产经营之外的“两张皮”现
象。这些生动实践,为我们全面提升“两个覆盖”质量提供了
宝贵经验。
(三)从线上看,联动机制日益完善。我们建立了跨部门、
跨区域的党建工作联动机制,实现了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和协
同作战。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开展联合调研、组织联合培
训等方式,各地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更加紧密,形成了齐抓
共管、共同推进的良好局面。这种联动机制不仅提高了工作效
率,也增强了工作合力,为“两个覆盖”工作的深入推进提供
了有力保障。同时,我们还注重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
织的作用,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党建工作,形成了政府主导、社
会参与的党建工作新格局。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这项工作的极端
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第一,这是巩固党的执政根基的战略举措。新兴经济
组织、社会组织和新就业群体,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活跃的细胞,是吸纳就
业的重要渠道,也是思想观念最活跃、利益诉求最多元的领域。如果党的组织和工
作不能及时有效地覆盖到这些领域,党的执政根基就可能被侵蚀、被削弱。把这部
分群体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是新时代党的建设必须回答好的重大课题。第二,这
是服务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市正处在经济转型升级、动能转换接
续的关键时期。新兴领域往往代表着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方向,是创新
最密集、发展潜力最大的增长极。事实证明,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
竞争力。在企业发展的关键时刻,党组织能够发挥稳定人心、凝聚力量、引领方向
的独特作用。浙江某园区企业,通过成立党员攻关小组,开展技术革新,为企业直
接带来超过千万元的经济效益,这就是党建与发展“双向赋能”最直接的体现。第
三,这是提升市域社会治理效能的迫切需要。随着平台经济、零工经济的兴起,数
以万计的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已经深度融入城市生活
的毛细血管。他们工作流动性大、组织归属感弱、权益保障面临新问题。只有把党
的工作延伸到他们中间,建立起联系和服务他们的组织体系,才能更好地了解他们
的思想动态和利益诉求,把矛盾化解在基层、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从而提升整个
城市的治理水平和温度。
因此,全市上下必须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到推
进“两个覆盖”工作,不是可有可无的“选修课”,而是必须
答好的“必答题”;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长期的战略任
务。必须以“坐不住”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等
不起”的责任感,全力以赴打好这场攻坚战。
二、正视问题,直面挑战,精准把握攻坚克难的主攻方向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更要敢于正视问题、勇于直面挑战。从
前一阶段的调度和督导情况看,当前我市“两个覆盖”工作还
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短板和弱项,这些正是我们下一步需要集
中火力攻坚的主攻方向。一是底数摸排仍然存在“盲区”。虽然我们进行了
一轮集中摸排,但“水下”情况依然复杂。一些“僵尸”企业、空壳社会组织尚未
完全出清;一些楼宇、商圈、市场内的“小个专”底数还不够精准;大量灵活就业
的“口袋党员”“隐形党员”身份核实难、组织关系转接难的问题依然突出。这种
底数不清、家底不实的情况,直接影响了我们决策的科学性和工作的精准性。二是
组织覆盖存在“虚化”现象。部分地区和单位在工作中存在“重数量、轻质
量”“重挂牌、轻实效”的倾向。有的党组织“牌子”挂起来了,但活动开展不起
来,甚至连基本的“三会一课”都不能保证;有的联合党支部覆盖企业过多,书
记“小马拉大车”,精力不济,导致工作“虚化”“弱化”。“有形覆盖”与“有
效覆盖”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距离“建一个、强一个”的目标还有不小距离。三
是党建与业务“两张皮”问题尚未根本破解。在一些非公企业主看来,搞党建就
是“增成本、添麻烦”,对党建工作抱有疑虑、支持不够。而部分派驻的党组织书
记或党建指导员,不懂经营、不善管理,与企业决策层说不上话、插不上手,党建
工作游离于企业生产经营中心工作之外,找不到发挥作用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导致
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政治引领作用无从谈起。四是保障激励机制存在“短板”。党
建工作需要实实在在地投入。目前,部分新兴领域党组织活动经费没有保障,活动
阵地没有着落,开展工作捉襟见肘。同时,针对非公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