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红旗渠红色廉政培训学习心得
近期我怀着对“人工天河”的敬畏与对红色精神的向往,赴红旗渠红色廉政教育
基地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培训学习。一周来,从专题课程讲解到实地现场教学,从激
昂红歌学唱到震撼纪录片观看,再到热烈的分组讨论,每一项安排都让我沉浸式感
受红旗渠精神的力量,接受深刻的党性锤炼与廉政洗礼。这段学习经历不仅填补了
我对红旗渠历史认知的空白,更让我对如何做好党群工作、推进廉政建设有了全新
思考。
一、在理论溯源中筑牢廉政根基。专题课程是本次培训的“思想开篇”。授课老师
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为主线,结合大量史料
与人物故事,还原了上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劈开太行山,引来漳河水”的奋斗历程。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廉政修渠”的细节:当时县委班子带头“自带干粮、自付伙
食费”,没有一名干部搞特殊化;物资管理实行“日清月结”,哪怕一根钢钎、一斤水
泥都登记在册,杜绝任何浪费与挪用。老师强调,“红旗渠能建成,不仅靠的是‘敢
叫日月换新天’的勇气,更靠的是‘清风满渠’的廉洁纪律”。这让我深刻意识到,党群
工作的核心之一,就是要将这种“廉洁基因”注入党员教育。作为党群干事,我今后
将把红旗渠廉政故事融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通过案例讲解、理论剖析,引导
党员干部明白“廉洁是干事的前提,自律是成事的保障”,从思想根源上杜绝“特权思
想”,让“严守纪律、清白做人”成为党员的行动自觉。
二、在实地感悟中强化责任担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现场
教学环节让我对红旗渠精神有了更直观的触动。站在青年洞前,看着悬崖峭壁上
凿出的隧洞,听讲解员讲述青年突击队员“一锤一钎干革命,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
故事——他们没有大型机械,就用手搬、用肩扛,甚至有人为了排除哑炮牺牲了
生命;走进“铁姑娘队”旧址,黑白照片里女同志们挽着裤腿、扛着石料的身影,打
破了我对“艰苦”的想象,她们说“修渠不是男人的专利”。触摸着渠壁上深浅不一的
凿痕,我不禁反思:当年建设者们在“水贵如油”的绝境中,靠的是“为子孙后代谋
幸福”的初心;如今我们更应传承这份“担当精神”。今后组织党群活动时,应该多开
展“沉浸式”现场教学,带党员干部走进红色基地,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