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乡十四五期间及2025年工作总结和十五五期间及2026年工作谋划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乡十四五期间及2025年工作总结 和十五五期间及2026年工作谋划 “十四五”时期是*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 村振兴的关键五年。站在2025年岁末的历史节点上,回顾过 去,我们砥砺前行,取得了显著成就;展望未来,我们擘画蓝 图,满怀信心迎接“十五五”的到来。本报告旨在系统总 结“十四五”期间的发展成效,深刻剖析存在的问题,科学谋 划“十五五”时期及2026年的发展路径,为推动*乡实现更高质 量、更可持续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十四五”时期及2025年工作总结 “十四五”以来,*乡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乡人民,紧紧 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 裕”的总要求,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呈现 出稳中有进、持续向好的良好态势,为“十五五”时期的高质 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主要成效与亮点 (一)经济实力稳步提升,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十四五”期间,*乡始终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 核心引擎,立足资源禀赋,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传统农业向现 代农业转型升级。 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成效显著。截至2025年底,全乡经济结 构持续优化,农业主导产业地位更加巩固。根据“十四五”规 划设定的发展目标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预计将达到5.6亿 元,较2020年增长约45%;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将突 破19500元,年均增长率超过10%,成功实现了规划目标。茶 叶、烤烟、花椒、中药材、肉牛等“五大主导产业”基地规模 持续扩大,形成了“一村一品、多村一业”的产业格局。其 中,茶叶种植面积稳定在2.5万亩,有机认证面积达 到8000亩,成功打造“*山”牌高山云雾茶品牌,年产值突 破1.8亿元。烤烟产业作为传统优势产业,种植面积稳定 在8000亩,通过推广新品种和绿色防控技术,烟叶品质和均价 逐年提升,成为群众增收的重要支柱。肉牛养殖规模不断扩 大,全乡存栏量达到1.2万头,带动超过500户农户增收,形成 了“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产业融合发展初见成效。依托万亩茶园和独特的喀斯特地貌 风光,*乡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成功举办了四 届“*茶文化旅游节”,吸引游客超过10万人次。“*茶旅一体 化示范园”项目一期工程于2024年建成并投入运营,集茶叶采 摘体验、茶文化展示、康养民宿于一体,年接待游客能力达3万 人次,有效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及农产品销售,实现了“一 片叶子”到“一个产业链”的延伸。同时,通过电商平台和直 播带货等新模式,拓宽了花椒、蜂蜜等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渠 道,2025年线上销售额预计突破1500万元。 市场主体培育取得新进展。“十四五”期间,全乡累计培育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2家,其中省级示范合作社2家,市级龙头企 业3家。这些市场主体在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和农户带动方 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提升了全乡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 力。通过积极的就业帮扶政策和技能培训,累计实现农村劳动 力转移就业8000余人次,务工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补充。 (二)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乡容村貌持续改善 *乡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改善民生、优化发展环境的先 手棋,累计投入资金约2.8亿元,城乡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交通网络不断优化。“十四五”期间,完成了乡域内主干 道*路的升级改造工程,实现了全乡12个行政村通硬化路 率100%。累计实施“组组通”硬化路项目110公里,极大改善 了群众出行条件和农产品运输效率。乡镇客运站于2023年完成 标准化改造,新增农村客运班线3条,实现了村村通客车,打通 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水利和能源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完成了5个村的农村饮水安 全巩固提升工程,受益人口达1.1万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升 至95%。实施了3座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有效提升了农业 灌溉和防汛抗旱能力。完成了农村电网升级改造项目,解决了 部分偏远村组电压不稳、线路老化等问题,为产业发展和居民 生活提供了可靠的电力保障。 人居环境整治成果丰硕。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 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累计完成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改 造3500户,普及率达到88%。乡集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项 目于2025年初步建成并开始试运行,日处理能力达1000吨,有 效解决了集镇生活污水直排问题。建立健全“户分类、村收 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乡村环 境“脏乱差”现象得到根本扭转,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三)民生福祉不断增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乡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加大民生投 入,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教育医疗水平稳步提升。“十四五”期间,累计投入教育资 金5000万元,完成了*乡中心完小的扩建和*乡中学的教学楼新 建工程,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通过“特岗计划”等方 式,补充教师45名,师资力量得到加强。乡卫生院完成了标准 化升级改造,新增床位20张,配备了DR、彩超等医疗设备,医 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村级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实现全覆盖,家 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达到90%以上。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 保险参保率分别稳定在98%和99%以上。城乡低保、特困供 养、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体系高效运行,做到了应保尽保、应 救尽救。建成乡级养老服务中心1个、村级互助幸福院5个,为 农村老年人提供了便捷的日间照料和文体娱乐服务。 社会治理效能持续增强。深入推进法治*、平安*建设,建立 健全了“党建引领、多网合一”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矛盾纠 纷多元化解机制不断完善,“十四五”期间累计调处各类矛盾 纠纷50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97%。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制,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期间未发生较大及 以上安全生产事故,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二、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对标高质量发 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乡的发展仍面临一 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和挑战。 (一)产业发展层次不高,链条延伸不足 虽然特色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但整体上仍处于价值链的中 低端。一是产品附加值低。农产品以初级产品销售为主,茶 叶、中药材等精深加工能力薄弱,品牌影响力和市场议价能力 不强,导致“丰产不丰收”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产业链条 短。农文旅融合尚处于起步阶段,旅游产品单一、配套服务不 足,未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闭环,对经济的带动作用有限。三 是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乡内龙头企业和合作社规模偏小,技 术创新、市场开拓和风险抵御能力不强,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 制不够紧密、不够稳定。 (二)基础设施存在短板,公共服务供给不均 “十四五”期间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巨大,但历史欠账较 多,部分领域仍是发展的薄弱环节。一是部分“组组通”公路 标准不高,路面窄、弯道多,存在安全隐患,难以满足大型农 机和物流车辆通行需求。二是农田水利设施“最后一公里”问 题依然突出,部分片区的灌溉渠系不配套,抗旱保收能力较 弱。三是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供给不足。教育、医疗资源主要集 中在乡集镇,村级小学和卫生室的服务能力与群众的期望还有 较大差距,特别是缺乏高水平的教师和医生。 (三)发展要素制约明显,内生动力有待增强 发展要素的瓶颈制约日益凸显,成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要 障碍。一是资金投入不足。乡级财政能力有限,向上争取项目 资金的竞争日益激烈,而社会资本参与乡村建设的渠道不畅、 意愿不强,导致许多好的规划和项目因资金问题难以落地。二 是土地要素制约。随着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的划 定,建设用地指标十分紧张,产业发展、公共设施建设用地难 的问题日益突出。三是人才短缺问题严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 大量外流,缺乏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现代农业人才和乡 村治理人才,村集体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领头雁”队伍亟 待加强。 第二部分“十五五”时期及2026年工作谋划 “十五五”时期是*乡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宜居 宜业和美乡村的关键五年。必须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 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更大的决心、更实的 举措,奋力谱写*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一、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 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乡生态、资源、区位优势,以推动高 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 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 的,统筹发展和安全,聚焦“产业升级、乡村和美、民生提 质、治理增效”四大战略,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基础设 施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努力将*乡建设成为*县乃至*市的生态 农业示范区、康养旅游目的地和乡村振兴样板。 (二)“十五五”时期主要目标 锚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力争 到2030年,全乡综合实力、发展质量和人民生活水平迈上一个 新台阶。 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突破10亿元,年 均增长8%以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000元以上,年均 增长8%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村级集体经济全 面壮大,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均达到50万元以上。 产业结构实现新优化。形成以精品茶叶、生态畜牧、林下经 济为主导,农产品精深加工和乡村旅游为两翼的“3+2”现代 化产业体系。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提高 到1.5:1。成功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山”茶叶品 牌价值突破5亿元。 乡村面貌实现新提升。基础设施全面升级,实现城乡供水、 供电、信息网络一体化。乡集镇功能更加完善,建成区面积扩 大到1.5平方公里。农村人居环境根本性改善,生活垃圾无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