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XX 市第五医院第十五届第七次职工代表大
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代表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 XX 市第五医院第十五届第七次
职工代表大会。首先,我代表院领导班子,对大会的胜利召开表
示热烈的祝贺!向出席会议的各位代表,并通过你们,向辛勤工
作在医院各个岗位上的全体干部职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
问候!
这次职代会,是在我们医院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关键节
点上,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会议期间,大家以高度的责
任感和主人翁精神,认真履行职责,审议通过了《2024 年度工
作总结报告》《2025 年度工作计划》,以及关乎医院长远发展和
职工切身利益的岗位设置、绩效管理等一系列重要方案。这是一
次民主团结、求真务实、凝心聚力、催人奋进的大会,充分彰显
了全院职工同心同德、共谋发展的坚定决心。
借此机会,我讲三点意见,与同志们共勉。
一、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在砥砺奋进中筑牢高质量发展根
基
回顾刚刚过去的 2024 年,是全院上下攻坚克难、奋勇争先
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
我们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为核心,团结一心,
砥砺前行,在医疗服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精细化管理等多
个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我们的服务能力实现了新提升。全年门急诊服务人次稳步增
长,据初步统计,诊疗人次较 2023 年同期增长了约 4.4%,这背
后是广大患者对我们日益增长的信任。我们持续优化服务流程,
创新服务模式,通过推出微信服务群、报告单送达病房等举措,
不断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我们的运营效率得到了新优化。通过科
学管理和流程再造,2024 年全院平均住院日有效控制在 5.83 天
左右,这不仅加快了床位周转,更实实在在地减轻了患者的负担,
是我们在精细化管理道路上迈出的坚实一步。我们的服务质量赢
得了新口碑。全院上下秉持“质量是生命线”的理念,患者满意
度稳步攀升,住院患者满意度更是达到了97%以上这是对我们每
一位医护人员辛勤付出的最好回报。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更是全
院干部职工团结拼搏、无私奉献的结果。每一份成绩单的背后,
都凝聚着大家的智慧和汗水;每一次进步的足迹,都印刻着大家
的责任与担当。在此,我再次代表院领导班子,向大家表示衷心
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对标人民群众
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对标行业内先进医院的发展水平,我们还
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比如,学科建设的“高峰”还不够多、不
够高,高层次领军人才仍然稀缺,精细化管理水平仍有提升空间,
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未来的工作中,以更大的决心和
更有力的举措,切实加以解决。
二、聚焦核心,深化改革,以制度创新激活高质量发展内生
动力
本次职代会审议通过的一系列方案,特别是绩效管理和岗位
设置方案,是医院管理体制机制的一次深刻变革,是激发内生动
力、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之举。我们要深刻领令其精神实质,
准确把握其核心要义,确保改革举措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
第一,深刻理解并严格执行全新的绩效管理体系,树立“价
值贡献”的鲜明导向。
新的《绩效管理及绩效工资分配方案》是我们凝聚了广泛共
识的智慧结晶。它的核心,就是要彻底打破“大锅饭”,建立一
个能够精准衡量、公正评价、有效激励的分配机制,让“多劳者”
真正“多得”,让“优绩者”真正“优酬”。
一是要坚持“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根本原则。
这个“劳”,不仅仅是体力的付出,更是脑力的创造;不仅是工
作量的堆砌,更是工作质量的体现。方案的设计,充分考量了技
术含量的“高低”、岗位风险的“大小”、工作负荷的“强弱”、
管理责任的“轻重”等多个维度就是要构建一个多维度的价值评
价体系,让每一份付出都有回报,让每一项贡献都被看见。
二是要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实现“工作量”与“工作
质”的有机平衡。我们必须明确,医院发展的根本在于医疗质
量和安全。因此,新的绩效方案坚决反对将医务人员的薪酬与药
品、耗材、检查等业务收入直接挂钩。我们的考核,将更加注重
过程与结果的统一。在权重设置上,我们参考了行业内的先进经
验,对于临床科室,工作量指标的权重将保持在合理区间,比如
40%到 50%之间,但绝不会成为唯一的指挥棒。与此同时,我
们将显著提升工作质量相关指标的权重,占比将达到 30%至
40%。这些质量指标,将涵盖医疗服务的核心环节,包括诊疗规
范执行率、病历书写合格率、院内感染控制情况、患者满意度、
医疗纠纷发生率等以确保我们的发展是健康、可持续、有温度的
发展。
三是要发挥绩效的“杠杆作用”,打造立体化的激励机制。
新的方案不仅仅是关于“分钱”,更是关于“育人”和“发展”。
我们借鉴并引入了“人才成长积分制”这一创新模式。未来,大
家完成新技术新项目、发表高水平论文、成功申报课题、带教培
养进修生等,都将转化为可量化的“成长积分”。这些积分不仅
与短期收入挂钩,更可以兑换为带薪进修、参加国内外高水平学
术会议、优先晋升等长期发展机会。我们还将设立院级专项奖励
金,对在学科建设、技术创新、服务改进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
团队和个人,给予重奖。通过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激励,
我们要让奋斗者有舞台,让贡献者有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