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区乡村振兴推进暨成果巩固会议上的
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区乡村振兴推进暨成果巩固会
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
作的重要论述,全面总结我区近年来乡村振兴工作的成效与
经验,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
确保乡村振兴战略在我区落地生根、取得实效。参加今天的
会议有区四套班子相关领导、各街道(镇)党政主要负责同
志、区直相关部门负责人、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以及部
分农业企业代表。刚才,区农业农村局、*街道、*镇分别作
了汇报发言,讲得都很好,既总结了成绩,也提出了思路,
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结合实际抓好落实。下面,结合工作
实际,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是实现共同富
裕的必经之路,更是推动我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习近
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
重大任务”,这为我们做好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近年来,我区始终把乡村振兴摆在突出位置,坚持农业农村
优先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从数据来看,2024
年我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2.8 万元,较 2019 年增
长 42%,增速连续五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农村自来水
普及率、卫生厕所覆盖率分别达到 98%和 92%,较 2019 年
提升 15 和 23 个百分点;农业总产值突破 35 亿元,较 2019
年增长 38%。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
更充分证明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正确性和必要性。
当前,我区乡村振兴工作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
一方面,我们面临着产业基础薄弱、城乡发展不平衡、人才
短缺等现实问题。例如,我区仍有*个行政村的集体经济年
收入低于 10 万元,部分偏远村庄的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
还存在短板;另一方面,随着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农村人
口老龄化、土地撂荒等问题也日益凸显。但同时,我们也要
看到,国家持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各项政策红利不断
释放,我区独特的区位优势、丰富的农业资源和深厚的文化
底蕴,都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广阔空间。因此,全区各级各部
门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做好乡村振兴工作的
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更大的决心、更
实的举措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聚焦重点任务,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取得新突破
(一)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生态宜居新家园。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必须久久
为功、持续发力。要以“千万工程”经验为指引,统筹推进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升,让农村“颜值”更高、
“气质”更佳。一是加快推进基础设施提档升级。2025 年,
我们计划投资 5.2 亿元,对镇、街道等 8 个乡镇(街道)的
20 个行政村实施道路硬化工程,硬化里程达到 45 公里,实
现行政村通硬化路率 100%;同步推进雨污分流管网建设,
覆盖农户 1.2 万户,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 75%以上。此
外,还要加大农村供水保障力度,投资 1.8 亿元建设水库至
镇的输水管道,解决 3 万余名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二是深
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继续推进农村旱厕改造,
年内完成 2000 座改造任务,确保卫生厕所覆盖率稳定在 95%
以上;全面落实“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垃
圾处理模式,新增垃圾中转站 3 座,配备垃圾清运车 50 辆,
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覆盖。同时,要因地制宜
开展村庄绿化美化,在房前屋后、道路两侧种植花草树木,
打造“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特色村庄,年内创建省级美
丽宜居示范村 5 个、市级示范村 10 个。三是加强农村生态
环境保护。严格落实河长制、林长制,加大对*河、*水库等
重点水域和林地的保护力度,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广
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化肥、农药使用量较
上年减少 3%以上;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建设有机肥
生产基地 2 个,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 90%以上,让农村的天
更蓝、水更清、地更绿。
(二)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夯实乡村振兴经济基础。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只有产业发展了,才能为
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立足
我区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动一、二、三产
业融合发展。一是做强做优特色种植产业。继续扩大富硒小
麦、优质果蔬等种植规模,2025 年计划新增富硒小麦种植面
积 2000 亩,总面积达到 3500 亩,预计年产富硒小麦 1800
吨,实现产值 1200 万元;在镇建设千亩设施蔬菜基地,引
进普罗旺斯西红柿、玉露香梨等优良品种,采用智能化种植
技术,年产蔬菜、水果 5000 吨以上,带动周边 500 户农户
增收。同时,要加大“大美区”农产品品牌培育力度,年内
新增绿色食品认证 10 个、有机食品认证 5 个,提升农产品
市场竞争力。二是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围绕特色产业,
引进和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