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 2025 年推进城市社区治理体系和治
理能力现代化工作会议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社区治理创新工作推进会议,
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基层治理的决策部署,
总结交流社区治理创新的成功经验,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
挑战,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推动全市社区治理水平再上
新台阶。参加今天的会议有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市财政
局等相关市直部门负责同志,各区县分管领导及民政部门主
要负责人,部分街道、社区党组织书记代表。刚才,区街道、
市社区等 6 个单位作了汇报发言,他们结合各自实际,分享
了在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服务模式等方面的好做法、好
经验,讲得都很好,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落实好。下面,
结合工作实际,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坚定信心,深刻认识社区治理创新的重
要意义
近年来,全市上下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把社区治理创新作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的重要抓手,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据统计,截至 2024 年底,全市共建立社区党组织 1286 个,
实现城市社区党组织全覆盖,农村社区党组织覆盖率达
98.7%;培育各类社区社会组织 8752 家,较 2020 年增长
63.5%;社区志愿者注册人数突破 50 万人,年均开展志愿服
务活动超 12 万场次,服务时长累计达 380 万小时。这些数
据充分体现了我市社区治理工作的坚实基础和蓬勃活力。
在具体实践中,各地各部门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涌现
出一大批可圈可点的典型案例。比如,区街道借鉴“社区合
伙人”模式,联合辖区内 23 家企业、15 家社会组织,共同
打造了“一刻钟便民服务圈”,累计为居民提供养老、托幼、
医疗等服务 4.2 万余次,居民满意度达 96.3%。县社区推行
“党建+网格+物业”融合机制,将社区划分为 32 个网格,
配备专职网格员 68 名,联合物业企业解决小区环境整治、
设施维修等问题 1300 余件,群众投诉量较去年下降 42%。
市社区建立“积分制管理”体系,通过参与社区治理活动累
积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服务折扣等,参与居民从最初的
300 余人增至现在的 2100 余人,有效激发了居民自治活力。
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
众的“最后一公里”。做好社区治理创新工作,不仅是满足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更是巩固党的执政根
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当前,
我市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
城市人口持续增长,社区结构日益复杂,居民需求日趋多元
化,这对社区治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认识
社区治理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更大的决心、更实的举
措,推动我市社区治理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二、正视问题,找准差距,清醒把握社区治理创新面临
的挑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社区
治理创新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短板,与先进地
区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仍有不小差距。一是治理
体系不够健全,协同联动效能有待提升。部分地区存在“党
委牵头不力、部门协同不足、社会参与不广”的现象,条块
分割、各自为政的问题较为突出。据调查,有 42%的社区反
映,部门下沉到社区的工作任务与社区实际需求脱节,存在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困境;38%的社区表示,辖
区内企业、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不高,缺乏有效
的激励机制和合作平台。例如,区街道曾尝试联合辖区企业
开展公益活动,但由于缺乏长期合作机制,活动仅开展 3 次
就因资金、人员等问题被迫中断。二是服务供给不够精准,
居民需求响应存在滞后。一些社区对居民需求的调研不够深
入,服务供给存在“大水漫灌”现象,难以满足不同群体的
个性化需求。数据显示,我市老年人、残疾人、青少年等特
殊群体对社区服务的满意度分别为 82%、79%、85%,低于
整体居民满意度 9 个百分点。县社区有居民反映,社区开展
的文体活动多以广场舞、棋牌类为主,缺乏针对青少年的科
技、体育类活动;社区的养老服务仅停留在简单的送餐、理
发等基础服务,对失能老人的专业护理服务严重不足。三是
治理能力不够过硬,队伍建设存在薄弱环节。社区工作者队
伍存在年龄结构偏大、专业素养不高、待遇保障偏低等问题。
全市社区工作者平均年龄 45.6 岁,其中 50 岁以上占比 38%;
具有社会工作专业学历或资格证书的仅占 12%;月平均工资
低于当地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的社区工作者占比达 65%。这些
问题导致社区工作者队伍稳定性差、工作积极性不高,难以
适应复杂多变的社区治理需求。区街道去年有 12 名社区工
作者离职,主要原因是待遇偏低、工作压力大。四是信息化
水平不够高,智慧治理应用相对滞后。虽然我市已建成市级
社区治理信息平台,但部分社区对平台的应用不够充分,数
据采集不及时、不完整,部门之间数据共享不畅,“信息孤
岛”现象依然存在。据统计,全市仅有 35%的社区实现了居
民需求在线申报、办理结果在线反馈;28%的社区表示,由
于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智慧社区设备维护困难,部分功能长
期闲置。*县社区的智慧门禁系统因缺乏维护,多次出现故
障,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我市社
区治理创新工作的深入推进,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采取
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三、聚焦重点,精准发力,全面提升社区治理创新工作
水平
针对当前我市社区治理创新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
合新形势新任务,下一阶段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党建引领,构建多元协同治理格局。党建引
领是社区治理的根本保证。要进一步健全“党委领导、政府
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
撑”的社区治理体系,推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一是
完善党组织领导机制。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社区治理全过程、
各方面,强化社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推动社区
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社区工
作站站长,确保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到 2025 年底,全市所有社区要实现党组织书记与居委会主
任“一肩挑”,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各类组织关系更加理顺。
二是健全部门协同机制。建立健全市直部门与区县、街道、
社区的联动机制,定期召开社区治理工作联席会议,统筹解
决社区治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各市直部门要按照“权随责
走、费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