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8月份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 8 月份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作风建设是我们党永恒的课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重 大政治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 央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之以恒正 风肃纪,开启了作风建设的新篇章。中央八项规定,短短数 百字,却如滚滚春雷,激浊扬清,深刻改变了中国。作为党 领导下的国有企业,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抓作风建设, 绝不是一阵风、走过场,而是一场必须打赢的攻坚战、持久 战。今天,我们召开集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并结 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学习教育工作,专题研讨深入贯彻中央八 项规定精神,意义非常重要。刚才,我们共同学习了习近平 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思想和 系列重要论述,学习了*市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方面的 宝贵经验,并对*省*市统计造假这一典型案例进行了深刻剖 析。*同志和*同志结合分管工作和学习思考,作了很好的交 流发言,谈了体会、查了问题、明了方向,听后很受启发。 下面,我结合今天的学习内容和集团实际,讲四点意见。 一、深刻领会核心要义,在深学细悟中统一思想行动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从理论上、政治上、情感上深 刻领悟加强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我们的行动才能坚定自 觉、步调一致。 (一)必须从政治高度,深刻认识作风建设是践行“两 个确立”的试金石。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一个党 员干部的作风,直接反映其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觉 悟。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党风问题关系执政党的生死 存亡。我们作为国有企业的党员领导干部,一言一行都代表 着党的形象,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党的执政根基。抓好作风建 设,首要的就是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 决做到“两个维护”。要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检验 对党是否绝对忠诚的标尺。集团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 必须牢固树立政治意识,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 政治执行力,确保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在集团公司不折不扣地 落地生根。这不仅是业务要求,更是严肃的政治纪律。我们 抓任何工作,都要首先同党中央的要求对标对表,想一想是 否符合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一看是否有利于巩固党 的执政地位,确保我们的发展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 (二)必须从宗旨高度,深刻认识作风建设是站稳人民 立场的根本要求。“国企姓党”是我们的本色,“为民服务” 是我们的天职。我们*城市服务集团,直接服务于城市运行 的方方面面,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从市政养护 到公共交通,从环境卫生到智慧城市建设,我们的每一项工 作,都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冷暖。因此,我们必须始终牢记 “人民至上”的价值导向,将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 为检验我们作风建设成效的最终标准。要坚决摒弃那些高高 在上、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作风,深入一线、深入基层,去 听群众的真实声音,去看群众的真实需求。我们服务的“最 后一公里”,恰恰是检验我们作风的“最前沿阵地”。只有把 党的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思想中、具体落实到行动上,将职 工群众的满意度、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 和落脚点,我们的企业才能真正成为党和人民最可信赖的 “依靠力量”。 (三)必须从发展高度,深刻认识作风建设是推动集团 高质量发展的坚强保障。“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关键在作 风。”当前,集团正处在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 我们面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我们承担的改革任务日益繁 重。无论是开拓新业务、还是攻坚硬骨头项目,都需要一支 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的铁军。如果我们的干部队 伍中,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工作推诿扯皮、效率低下; 如果存在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精神懈怠、不思进取,那么 再宏伟的蓝图也只能是空中楼阁。优良的作风就是战斗力、 就是生产力、就是竞争力。我们必须把作风建设的成效,最 终体现在推动集团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深化改革创新的强大 动力上,为集团在新征程上实现“奋进攀升、倍增发展”提 供最坚实的作风保障。 二、深刻正视突出问题,在警钟长鸣中保持清醒坚定 成绩值得肯定,但问题绝不能回避。经过多年整治,“四 风”问题得到有力遏制,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作风问题 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高压之下,“四风”问题出现了一些 新动向、新表现,由明转暗、改头换面,产生了“隐形变 异”。 从全国范围看,数据触目惊心。根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 通报,仅 2024 年,全国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 22.5 万余起,处理 31.2 万余人。进入到 2025 年,纠治“四 风”的力度丝毫未减,仅 1 月份就查处了 1.6 万余起。这些 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是一声声沉重的警钟。当 前,“四风”问题呈现出一些新特点:违规吃喝转入“一桌 餐”、内部食堂、私人会所;违规收送礼品礼金披上“电子 红包”“快递送礼”等新外衣;公款旅游打着“商务考察” “学习培训”的幌子;一些干部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的 “躺平”现象时有发生。反观我们自身,虽然集团总体情况 是好的,但绝不能掉以轻心、盲目乐观。我们必须用“放大 镜”审视自己,敢于刀刃向内,深刻检视是否存在类似的问 题。一是审视“政治生态”的风险。今天我们学习了*省*市 的统计造假案,这个案例令人警醒。表面看是数字造假,根 子上是政治生态出了大问题,是少数领导干部政绩观扭曲、 权力观错位,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我们要深 刻反思,我们集团内部的政治生态是否山清水秀是否存在报 喜不报忧、数据“注水”的现象是否存在为了个人政绩,搞 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这些问题,一旦萌芽, 对企业的危害是致命的。二是审视“关键少数”的风险。近 期,纪检监察机关通报了一起*区建设发展集团的典型案例。 该集团党委在召开年终述职会期间,竟然违规组织大规模公 款吃喝,耗费数十万元,食用高档菜肴、饮用高档酒水,还 安排高标准住宿。事后,包括党委书记在内的 12 名责任人 受到严肃处理。这个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案例,教训极其深 刻。它警示我们,“关键少数”一旦失守,就会产生“破窗 效应”,带坏一个单位的风气。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扪心自 问:在迎来送往、招商接待中,有没有超标准、超范围的情 况在履职待遇、业务支出上,有没有打着“工作需要”的幌 子,为自己谋取不当利益三是审视“基层末梢”的风险。作 风建设的压力传导,是否存在“上热中温下冷”的现象在我 们的项目一线、服务窗口、分子公司,是否存在吃拿卡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