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2025年全县优化县域承载能力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 2025 年全县优化县域承载能力工作推进 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利用半天时间召开全县优化县域承载能力工 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 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强县域” 行动决策部署,聚焦“补短板、提品质、促融合”目标,系 统谋划下一步重点任务,以县域承载能力大提升赋能高质量 发展大突破。会前,我带领县发改局、住建局、自然资源局 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用 3 天时间实地走访了 XX 镇、XX 乡、 XX 产业园区等 8 个重点区域,查看了城乡结合部管网改造、 乡镇卫生院扩容、园区物流通道建设等 15 个具体项目现场, 与 20 余名村(社区)干部、企业负责人、群众代表面对面 交流。刚才,县住建局、交通局、农业农村局分别汇报了本 领域工作进展,XX 镇作了经验交流,XX 乡作了表态发言, 讲得很实在、很有针对性。下面,结合调研情况和当前形势, 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时”与“势”,以更高站位把握优化县域承 载能力的紧迫性 县域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单元,也是连接城乡、承上启下 的关键枢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县域作为城乡 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推进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 施等县域统筹”。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优化县域承 载能力作为“一号工程”来抓,全县上下勠力同心、攻坚克 难,取得了一定成效—— 从硬件支撑看,基础条件显著改善。2023 年以来,我们 累计投入 12.6 亿元实施“交通强基”工程,新改建农村公路 280 公里,XX 高速 XX 段顺利通车,实现了“镇镇通高速、 村村通公交”的目标;投资 8.3 亿元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完 成 12 个片区、180 栋楼房的管网更新、外墙保温和绿化升级, 惠及居民 1.2 万户;建成乡镇污水处理厂 15 座、垃圾中转站 22 个,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 92%,较 2022 年提升 18 个 百分点。 从服务功能看,民生福祉持续提升。教育方面,新建、 改扩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9 所,新增学位 2800 个,“大班额” 问题基本解决;医疗领域,县人民医院晋升为三级乙等综合 医院,12 个乡镇卫生院全部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基本标 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 95%;文化体育设施实现乡 镇全覆盖,XX 镇“乡村文化礼堂”、XX 乡“非遗工坊”成 为群众“精神地标”。 从发展动能看,融合步伐明显加快。依托 XX 国家农业 科技园区,推动“农业+加工+电商”一体化发展,培育省级 龙头企业 5 家,农产品线上销售额突破 3 亿元;XX 经济开 发区通过“园中园”模式,引进新能源装备制造项目 7 个, 带动就业 6000 余人;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全面完成,开通 “赶集专线”“学生专线”12条,城乡居民出行成本降低40%。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县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但 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对照“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的目标要求,对照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的工作还存 在不少短板和不足。一是规划引领的系统性不够。部分乡镇 总规与土地利用、产业布局等专项规划衔接不紧密,“规划 打架”现象时有发生。比如,XX 镇去年引进的冷链物流项 目,因与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基本农田保护范围重叠,导致项 目落地受阻,至今未能开工建设。二是基础设施的均衡性不 足。 城乡之间、乡镇之间的公共服务差距依然明显:城区三 甲医院床位使用率达 120%,而部分乡镇卫生院床位空置率 超过 30%;城区污水处理厂日均处理能力 10 万吨,实际负 荷仅 65%,但 XX 乡污水处理厂因管网配套不到位,日处理 量不足设计能力的1/3。 三是要素保障的协同性不强。 土地、 资金、人才等要素制约依然突出。全县建设用地指标缺口达 2000 亩,重点项目“等地开工”现象普遍;部分乡镇财政自 给率不足 30%,依赖上级转移支付;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 严重,乡村建设“缺技术、缺工匠”问题突出。四是治理能 力的创新性不足。 部分部门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倾向, 城市管网“跑冒滴漏”、农村公共设施“重建轻用”等问题 屡见不鲜。比如,去年新建的 XX 社区健身广场,因缺乏后 续维护,健身器材损坏率达 40%,群众意见很大。 同志们,优化县域承载能力不是简单的“修路盖楼”, 而是关系县域长远发展的“先手棋”,是回应群众期盼的“民 心工程”。当前,我县正处于“撤县设市”的关键冲刺期, 也是融入 XX 都市圈的黄金窗口期,必须以“时不我待”的 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出 成效。 二、聚焦“急”与“难”,以更实举措打好优化县域承 载能力组合拳 优化县域承载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问题导向、 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抓住关键环节,精准发力突破。重点 要抓好“五个提升”: (一)提升规划引领力,绘好县域发展“一张蓝图”。 规划是建设的龙头,必须坚持“多规合一、全域覆盖”。一 要强化顶层设计。以国土空间规划为总纲,统筹编制县域综 合交通、市政管网、公共服务、产业布局等专项规划,年内 完成“三区三线”划定成果落地,确保各类项目“落得下、 摆得好”。二要突出特色塑造。坚持“不搞千镇一面”,结合 各乡镇资源禀赋,打造“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特色发展格 局。比如,XX 镇要依托红色文化资源,规划建设“红色旅 游+生态农业”融合示范区;XX 乡要放大茶产业优势,打造 “茶旅融合”特色小镇。三要严格规划执行。建立“规划委 员会+专家咨询+公众参与”的决策机制,严禁随意变更规划, 对违反规划的行为“零容忍”,坚决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 威性。 (二)提升设施硬实力,筑牢县域发展“四梁八柱”。 基础设施是承载能力的基础支撑,必须坚持“补短板、强弱 项、提品质”。一要打通交通“大动脉”。加快推进 XX 高速 XX 连接线、XX 铁路货运站至产业园区专用线建设,年内实 现“县县通高速、重点园区通铁路”;实施农村公路“畅返 不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