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县委社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县委社会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
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
央和省委、市委社会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去年以来全县社会
工作取得的成效,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任务,系统部署下一
步重点工作,推动我县社会工作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高质量
发展。
会前,我利用三天时间,先后到*镇*村、*社区、县社
会组织孵化基地、县信访局接访大厅等地调研,与村(社区)
干部、社工站工作人员、志愿者代表、信访群众面对面交流,
实地查看了“红色物业”示范小区改造、社区“一老一小”
服务站运行、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项目等情况。刚才,听
了*同志的工作报告,也翻阅了《2025 年全县社会工作要点
(讨论稿)》,总体感觉,过去一年全县社会工作有亮点、有
突破,但也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下面,结合调研情况和当
前工作实际,我讲三点意见。
一、总结成绩强信心,在回顾实践中把握社会工作“根
与魂”
2024 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经济恢复波动、基层矛
盾叠加、群众需求多元的复杂形势,全县社会工作系统坚持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
“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在服务大局中主动作为,在
破解难题中创新突破,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民生答卷。
这一年,我们坚持“党建引领”这个根本,基层治理
“主心骨”更硬了。 县委把加强基层党建与社会工作深度融
合,创新推行“支部建在网格上”,全县 12 个乡镇(街道)、
217 个村(社区)全部建立“乡镇党委—村(社区)党总支—
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组织体系,配
备专兼职网格员 1896 名,其中党员占比达 78%。特别值得
一提的是,*镇*村探索的“党员积分制+网格服务”模式,
将党员参与环境整治、矛盾调解、助老扶弱等事项量化打分,
与评优评先、惠民政策挂钩,去年全村党员累计服务群众
2300 余次,群众满意度从 82%提升到 95%,相关经验被《*
日报》专题报道。实践证明,党建强则治理强,只有把党的
领导贯穿社会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才能确保基层治理始终沿
着正确方向前进。
这一年,我们聚焦“民生福祉”这个核心,群众生活
“幸福指数”更高了。 坚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全年投入民生资金 12.7 亿元,完成“民生微实事”项目 432
个,解决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2800 余件。比如,针对农村
留守老人“吃饭难”问题,我们在 15 个村试点“幸福食
堂”,通过“政府补贴+乡贤捐赠+村民互助”模式,让 2000
余名老人每天花 3-5 元就能吃上热乎饭;针对城区“停车难”
问题,我们整合机关单位停车场 12 个,在老旧小区周边施
划临时停车位 800 余个,惠及居民 1.2 万户。更让我感动的
是,*社区“银龄互助队”的老党员们,自发组建“时间银
行”,年轻人为老人服务可存储“时间积分”,未来自己或家
人需要帮助时可兑换服务,这种“今日助人、明日被助”的
温暖循环,让社区更有烟火气、更具人情味。这些变化,让
我们更加深刻体会到: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只要把群
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就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
支持。
这一年,我们强化“共建共享”这个关键,社会治理
“朋友圈”更大了。 坚持“社会工作不是独角戏,而是大合
唱”,通过搭建平台、创新机制,引导社会组织、志愿者、
乡贤等力量广泛参与。目前,全县登记社会组织达 327 家,
其中社区社会组织 289 家,培育“社工+志愿者”服务团队
126 支,注册志愿者超 8.5 万人。*镇“乡贤调解团”就是典
型代表——由退休干部、企业家、教师等乡贤组成,去年以
来成功化解土地纠纷、邻里矛盾等积案 37 件,其中 10 年以
上老案 5 件,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还
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针对留守儿童开展“四点半课堂”
“暑期成长营”,累计服务儿童 2000 余人次,家长普遍反映
“孩子变开朗了,学习也更自觉了”。这些案例告诉我们:
社会治理既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更要激发“社会协同”
活力,只有让群众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才能画出
最大“同心圆”。
这一年,我们守牢“安全稳定”这个底线,风险防控
“防护网”更密了。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
“县乡村三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体系”,全年受理群众来信
来访 2136 件,同比下降 18%;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4200
余起,化解率达 98.6%。特别是在处理*企业欠薪事件中,县
信访局、人社局、司法局联合成立工作组,72 小时内协调企
业筹集资金 320 万元,一次性解决 127 名农民工工资问题,
避免了群体性事件发生。这些成绩的背后,是全体社会工作
者“白加黑”“5+2”的坚守,是基层干部“串百家门、知百
家情、解百家难”的付出。在此,我要向奋战在社会工作一
线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直面问题找差距,在清醒认知中强化社会工作“责
与行”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当前我县社会
工作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基
层治理能力与新形势新任务还不适应。 部分村(社区)干部
存在“重管理轻服务”思维,对群众需求掌握不深、回应不
及时;有的网格划分不够精细,网格员职责边界不清,存在
“多头管理”或“真空地带”现象;社会组织发展不均衡,
农村地区社会组织数量少、专业性不强,难以满足群众多样
化需求。 二是民生服务精准度与群众期待还有差距。 虽然
解决了不少“急难愁盼”问题,但一些“隐性需求”尚未充
分关注,比如老年人的精神慰藉、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新业
态从业者的权益保障等;部分民生项目存在“重建设轻运营”
问题,比如个别“幸福食堂”因资金短缺、人手不足,运营
半年就停摆了,群众意见很大。三是社会治理协同性与多元
主体参与还有不足。 部分部门、单位对社会工作重视不够,
存在“各自为战”现象;社会组织参与治理的深度和广度不
够,有的停留在“搞活动、发物资”层面,缺乏常态化、制
度化的参与机制;乡贤、志愿者等群体的作用发挥不充分,
社会力量整合不够。四是风险防控前瞻性与复杂形势应对还
有短板。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口流动加剧,一些传统矛
盾与新问题交织叠加,比如征地拆迁、物业管理、网络舆情
等领域风险增多;基层调解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对新型矛
盾(如网络诈骗引发的纠纷、物业与业主的利益冲突)的化
解能力不足,存在“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问题。
同志们,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工作的导向。我们既
要看到成绩增强信心,更要直面问题加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