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专题党课讲稿
同志们:
今天,我们齐聚一堂,举办我县第 3 期中青年干部培训
班。首先,我代表县委,向参加本期培训的全体学员表示热
烈的欢迎!在座的各位都是我县干部队伍中的骨干力量和
后备中坚,是 X 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县委对你们寄予厚望,
希望大家能够珍惜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静心思考、潜心钻
研,真正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2025 年,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年份。它是“十四五”
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发展的谋划之年,更是巩
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五年过渡期的最
后一年。在这样一个关键的历史节点上,做好全县的“三农”
工作,意义非凡、责任重大。今天,我围绕“三农”工作这
个主题,与同志们进行一次交流,既是授课,也是谈心,更
是动员。希望大家能够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以更加
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投身到波澜壮阔的乡村振兴
伟大实践中去。下面,我讲五个方面的意见。
一、强化使命担当,深刻认识新时代“三农”工作的
极端重要性
“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三
农”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把“三农”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中之重,作出实施乡村振
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引领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
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作为基层青年干部,我们必须站
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深刻领会和把握做好新时代“三农”
工作的重大意义。
第一,这是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要求。做好“三农”
工作,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
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
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聚焦“三农”
主题,2025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
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更是发出了新
时代新征程上重农强农的强烈信号,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发展县域富民产业、推进乡村建设和治理等作出了全面部署。
抓好“三农”工作,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最直接、最
现实的体现,是我们必须扛起的重大政治责任。我们想问题、
作决策、办事情,都要自觉同党中央精神对标对表,确保党
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在 X 大地落地生根、
开花结果。
第二,这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石。X 是农业大县,
农业是我们的基础产业,农村是我们的广阔天地,农民是我
们的衣食父母。“三农”工作的成效,直接关系到我县经济
社会发展的全局。回顾我县的发展历程,2023 年全县地区生
产总值达到 101.05 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
28.6%。经过一年的努力,2024 年我县经济总量稳步攀升至
108 亿元,农业的基础性支撑作用愈发凸显。展望 2025 年,
我们正向着 115 亿元的经济目标迈进,这其中,“三农”工
作是不可或缺的“压舱石”和“稳定器”。没有农业农村的
现代化,就没有 X 的现代化;没有农民的富裕富足,就没有
全县人民的共同富裕。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X 发展的最
大潜力和后劲在农村,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也在农村。只有
把“三农”这块短板补齐了,我们的发展基础才能更牢、质
量才能更高、后劲才能更足。
第三,这是我们这代青年干部的历史使命。我们正处在
一个伟大的时代,亲身经历并参与着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
历史交汇。回首过去,我们全县上下众志成城,打赢了艰苦
卓绝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这是何
等伟大的成就!如今,历史的接力棒交到了我们手中,我们
肩负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的历
史使命。特别是今年作为五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我们的工
作成效将直接接受历史和人民的检验。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
光荣任务,也是对我们能力和担当的严峻考验。在座的每一
位同志,都是这场伟大事业的亲历者、参与者和建设者,我
们没有理由置身事外,更不能有丝毫懈怠,必须以“功成不
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和担当,全身心投入到这项
光荣而艰巨的事业中去。
二、把准工作方向,精准落实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重点
任务
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方向要明,思路要清,任务
要实。我们要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结合
X 实际,纲举目张,精准发力,推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取得
新突破、见到新成效。
首先,要牢牢守住“两条底线”,筑牢乡村振兴的坚实
基础。一条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
的底线。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我们必须坚决扛起粮食
安全的政治责任,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
“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要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
于技”战略,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农业科技支撑,确
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稳定。2024 年,我县粮食总产量稳中
有升,预计 2025 年将突破 15.5 万吨大关,为全县经济社会
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另一条是坚决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乡村振兴的前提。我们要持续完善
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做到早发
现、早干预、早帮扶。要持续做好产业帮扶和就业帮扶,确
保脱贫群众收入持续稳定增长。2023 年,我县脱贫人口和监
测对象人均纯收入达到 14527 元,同比增长 15.39%;2024 年,
这个数字已经超过 16800 元,我们今年的目标是力争突破
18500 元,确保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其次,要大力发展“三大产业”,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
动力。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没有产业,乡
村振兴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必须立足我县的资
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一要做优传统
特色产业。我县的茶叶、生猪、紫米三大传统产业,是我们
发展的宝贵财富。要坚持走品牌化、标准化、绿色化发展之
路。茶叶产业要持续提升品质、打响品牌,力争综合产值突
破 20 亿元;生猪产业要加快转型升级,推广生态养殖模式,
确保年出栏量稳定在 45 万头以上;紫米产业要扩大优质种
植基地,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二要做强新兴
优势产业。近年来,我县的咖啡、蚕桑、天然橡胶等产业发
展势头良好,已经成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增长点。我
们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这些产
业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群优势。特别是蚕桑产业,要朝着年产
值 5 亿元的目标稳步迈进。三要培育融合发展新业态。要积
极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
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要充